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Extended Abstract | 第10-22页 |
1 绪论 | 第22-3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2-26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28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8-31页 |
1.4 研究内容与特色 | 第31-3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4-52页 |
2.1 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及其经济后果 | 第34-35页 |
2.2 终极控制权强化方式 | 第35-46页 |
2.3 终极控制股东性质 | 第46-49页 |
2.4 研究评述 | 第49-52页 |
3 终极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的理论分析 | 第52-78页 |
3.1 控制权配置理论与两权分离度分解 | 第52-59页 |
3.2 控制权收益理论与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的经济后果 | 第59-72页 |
3.3 控制权结构内生理论与控制权强化方式选择 | 第72-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4 我国的制度背景与终极控制权配置 | 第78-86页 |
4.1 政府行为与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 | 第78-81页 |
4.2 市场化进程与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 | 第81-83页 |
4.3 资本市场发展初期特征与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配置 | 第83-84页 |
4.4 本章小结与后续分析框架 | 第84-86页 |
5 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与动态调整 | 第86-100页 |
5.1 样本选择与变量定义 | 第86-88页 |
5.2 终极控制股东性质差异与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 | 第88-91页 |
5.3 市场化进程与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 | 第91-9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6 终极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的经济后果 | 第100-136页 |
6.1 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的经济后果 | 第100-117页 |
6.2 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强化方式运用的经济后果 | 第117-13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34-136页 |
7 终极控制权强化方式的选择行为 | 第136-166页 |
7.1 私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强化方式的选择行为 | 第136-150页 |
7.2 国有性质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强化方式的选择行为 | 第150-16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64-166页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66-176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166-168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68-171页 |
8.3 主要贡献与研究局限 | 第171-176页 |
参考文献 | 第176-189页 |
作者简历 | 第189-19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