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基于地图术(Mapping)的景观建筑学理论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英文摘要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1-43页
    1.1 选题的背景第11-16页
        1.1.1 社会背景第11-13页
        1.1.2 学科背景第13-16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述及其不足第16-35页
        1.2.1 国内外的研究概述第16-34页
        1.2.2 研究的问题与不足第34-35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35-38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35-36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36-38页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8-39页
        1.4.1 跨学科的系统性研究第38页
        1.4.2 期望填补国内业界的研究空白第38页
        1.4.3 基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空间的可视化再现第38-39页
    1.5 研究的框架第39-43页
        1.5.1 论文的核心内容第39-41页
        1.5.2 论文的总体框架第41-43页
第一篇 相关历史研究第43-97页
    第2章 Mapping的历史探究第43-59页
        2.1 地图发展的历史回顾第43-51页
            2.1.1 古代第43-48页
            2.1.2 近代第48-49页
            2.1.3 现代第49-51页
        2.2 地图学的研究第51-54页
            2.2.1 Mapping的概念和定位第51-53页
            2.2.2 地图学的研究体系和结构第53-54页
        2.3 地图之内的Mapping意义第54-59页
    第3章 Mapping在近当代建筑学中的意义与转向第59-97页
        3.1 时代的背景第59-68页
            3.1.1 工业生产和经济市场对城市空间的决定性因素第60-63页
            3.1.2 作为政治、社会和文化集合体的城市空间第63-66页
            3.1.3 信息的革命第66-68页
        3.2 空间和时间的再现——思想层面的场地认知转向第68-84页
            3.2.1 空间的革命和话语权的变更第69-73页
            3.2.2 图底关系的反思第73-77页
            3.2.3 文脉的启示——历史地理学的想象第77-84页
        3.3 技术和方法的革新第84-91页
            3.3.1 测量技术的变革第84-85页
            3.3.2 观看视角的扩展第85-88页
            3.3.3 投影的技巧第88-90页
            3.3.4 传播和应用图像方式的改变第90-91页
        3.4 Mapping在地图之外的意义第91-97页
第二篇 Mapping的理论与思想探索第97-221页
    第4章 空间的追问与重申——认知的地图第97-127页
        4.1 从物质空间到非物质空间(有形城市到无形城市)——现代主义的危机第98-101页
            4.1.1 空间的转向第98-99页
            4.1.2 建筑学的回应——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第99-101页
        4.2 非欧几里德空间——阈限的几何第101-107页
            4.2.1 欧几里德构建下的世界第101-102页
            4.2.2 复杂性与几何学的反思第102-104页
            4.2.3 非欧几里德的构建第104-107页
        4.3 认知地图的“群体意向”第107-118页
            4.3.1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第108-114页
            4.3.2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ping)第114-117页
            4.3.3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知地图”第117-118页
        4.4 人文和社会的图绘象征第118-126页
            4.4.1 人文学科的后现代空间图绘第118-123页
            4.4.2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图绘象征第123-126页
        小结第126-127页
    第5章 数据和信息的集合体——空间的地图第127-179页
        5.1 空间环境的“信息核”第127-153页
            5.1.1 科学而客观的环境分析第128-134页
            5.1.2 信息的可视化图绘第134-143页
            5.1.3 大数据的信息革命、大数据和云的时代第143-149页
            5.1.4 创造性的数据可视化mapping第149-153页
        5.2 虚拟的地图——未来的图景第153-173页
            5.2.1 矩阵——网格的延续第153-157页
            5.2.2 数据和信息的景观——基于数字化和Mapping的城市设计第157-173页
        5.3 游戏的平台第173-178页
        小结第178-179页
    第6章 抽象的世界——艺术的地图第179-221页
        6.1 观念艺术的发轫——概念和意义的Mapping第180-188页
            6.1.1 绘画(Painting)和Mapping的汇集第181-184页
            6.1.2 再现土地的作品和绘画第184-188页
        6.2 体验和感受的圈绘第188-198页
            6.2.1 身体介入大地景观第189-192页
            6.2.2 “漂移”(Drift)——移动和行走的艺术第192-198页
        6.3 另一种“架上绘画”——地球表面的景观第198-213页
            6.3.1 视角的转换第198-201页
            6.3.2 地图和绘画(Map-drawing)的合成品第201-204页
            6.3.3 航拍照片和地图绘制(Map-drawing)——麦克莱恩和詹姆斯·科纳的实践第204-209页
            6.3.4 创造性的Mapping第209-212页
            6.3.5 Mapping的意境第212-213页
        6.4 影像的艺术世界第213-219页
            6.4.1 运动中的景观——另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第214-215页
            6.4.2 电影和数码影像——时空的微缩剧场第215-218页
            6.4.3 鸟瞰影像记录——换一种景观的视角第218-219页
        小结第219-221页
第三篇 Mapping的实践与反思第221-255页
    第7章 城市空间及环境的非物质影响因子专题研究——新街口核心地区调研分析第221-247页
        7.1 过程第226-227页
        7.2 成果第227-247页
            7.2.1 传统的mapping——物质空间分析第227-232页
            7.2.2 当代的mapping——非物质空间的可视化设计第232-247页
    第8章 结语第247-255页
        8.1 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内mapping实践的思考第247-253页
        8.2 对当代中国建筑学科内的mapping研究的思考第253-255页
参考文献第255-265页
图表来源第265-273页
论文涉及相关人物介绍第273-288页
附录第288-311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311-312页
致谢第312-313页

论文共3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下肢外骨骼的动力学分析与运动规划
下一篇:民俗艺术学视角下的祝寿图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