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9-25页 |
2.1 概念阐述 | 第19-21页 |
2.1.1 医养结合 | 第19页 |
2.1.2 失能及半失能老人 | 第19-20页 |
2.1.3 养老模式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2.1 能力贫困理论 | 第21页 |
2.2.2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福利多元理论 | 第22-23页 |
2.2.4 需求理论 | 第23-25页 |
第3章 常州市原戚墅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常州市原戚墅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举措与成效 | 第27-30页 |
3.1.1 在原区社会福利中心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 第27页 |
3.1.2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爱心护理院 | 第27-28页 |
3.1.3 推行居家医养结合和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 第28-29页 |
3.1.4 有效缓解上级医疗资源紧张 | 第29页 |
3.1.5 明显减轻老年人家庭负担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 第29页 |
3.1.6 有利缓解“养老难”和“看病难”问题 | 第29-30页 |
3.2 常州市原戚墅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3.2.1 医疗资源有限 | 第30页 |
3.2.2 医护人员严重不足 | 第30-31页 |
3.2.3 资金来源匮乏 | 第31页 |
3.2.4 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功能划分和制度衔接不完善 | 第31-32页 |
3.2.5 监管部门多重管理 | 第32-33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3.1 养老方式及内容单一 | 第33页 |
3.3.2 医护人员队伍不稳定 | 第33-34页 |
3.3.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第34页 |
3.3.4 相关政策法规支持不到位 | 第34-35页 |
3.3.5 管理监督制度不健全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经验借鉴 | 第36-44页 |
4.1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概况 | 第36-40页 |
4.1.1 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 第36-39页 |
4.1.2 国内其它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概况 | 第39-40页 |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40-44页 |
4.2.1 法律法规的完善 | 第40页 |
4.2.2 资金主要来源 | 第40-41页 |
4.2.3 政府的大力支持 | 第41-42页 |
4.2.4 服务内容多样化 | 第42页 |
4.2.5 医护人员的专业性 | 第42-44页 |
第5章 常州市原戚墅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现状发展的对策 | 第44-51页 |
5.1 加大医疗资源投入 | 第44-46页 |
5.1.1 在养老机构增加医疗护理床位 | 第44-45页 |
5.1.2 引进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与专科设备 | 第45页 |
5.1.3 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置医养结合科室和病房 | 第45页 |
5.1.4 医疗机构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 | 第45页 |
5.1.5 政府引进社会力量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 | 第45-46页 |
5.2 培养专业医护人才队伍 | 第46-47页 |
5.2.1 通过委培机制强化医养结合专业人才队伍 | 第46页 |
5.2.2 加强对在职医护人员的培训进修管理机制 | 第46-47页 |
5.2.3 政策待遇逐步向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倾斜 | 第47页 |
5.3 扩大资金来源引进 | 第47-48页 |
5.3.1 政府建立医养结合服务专项资金 | 第47-48页 |
5.3.2 医养结合服务机构通过服务增收募集资金 | 第48页 |
5.3.3 政府对社会资本办医养结合加大扶持 | 第48页 |
5.4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功能 | 第48-49页 |
5.4.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爱心护理院 | 第48-49页 |
5.4.2 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资源整合 | 第49页 |
5.4.3 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医养结合老年病房 | 第49页 |
5.5 明确监督部门管理职能 | 第49-51页 |
5.5.1 卫生民政起到主管部门作用 | 第49-50页 |
5.5.2 规划建设部门做好布局体系建设 | 第50页 |
5.5.3 物价医保部门履行价格杠杆和医保作用 | 第50页 |
5.5.4 市场管理和消防部门保障后勤安全工作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