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电力系统谐波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谐波的基础理论知识与衡量方式 | 第15-19页 |
1.3.1 电力系统谐波理论 | 第15-16页 |
1.3.2 谐波的衡量方式 | 第16-19页 |
1.4 谐波检测与补偿方法现状 | 第19-25页 |
1.4.1 基于傅立叶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19-21页 |
1.4.2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1.4.3 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1.4.4 基于神经网络的谐波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1.4.5 无源滤波器及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4-2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基于CEEMD-HT算法的谐波时频分析方法 | 第26-42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传统经验模态分解 | 第26-32页 |
2.2.1 瞬时频率、固有模态函数以及三次样条插值 | 第26-29页 |
2.2.2 经验模态分解 | 第29-31页 |
2.2.3 仿真分析 | 第31-32页 |
2.3 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 第32-35页 |
2.3.1 理论分析 | 第32-33页 |
2.3.2 仿真分析 | 第33-35页 |
2.4 基于CEEMD-HT的谐波分析方法 | 第35-41页 |
2.4.1 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简称HT) | 第35-36页 |
2.4.2 基于CEEMD-HT的谐波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2.4.3 仿真分析 | 第37-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改进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时域检测方法 | 第42-69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42-53页 |
3.2.1 传统功率理论 | 第42-44页 |
3.2.2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 | 第44-50页 |
3.2.3 瞬时无功功率在三相正弦电路中的理论分析 | 第50-53页 |
3.3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模型 | 第53-60页 |
3.3.1 三相三线制系统的p-q检测法 | 第53-57页 |
3.3.2 三相三线制系统的i_p-i_q检测法 | 第57-60页 |
3.4 改进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 | 第60-65页 |
3.4.1 排列熵 | 第60-61页 |
3.4.2 C-EEMD算法 | 第61-63页 |
3.4.3 仿真分析 | 第63-65页 |
3.5 改进的p-q谐波检测模型 | 第65-68页 |
3.5.1 原理分析 | 第65-66页 |
3.5.2 仿真分析 | 第66-6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基于改进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有源滤波器的电力系统谐波补偿 | 第69-81页 |
4.1 引言 | 第69页 |
4.2 谐波补偿技术 | 第69-72页 |
4.2.1 无源滤波器 | 第69-70页 |
4.2.2 有源滤波器 | 第70-72页 |
4.3 基于改进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有源滤波器 | 第72-80页 |
4.3.1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主电路结构分析 | 第72-74页 |
4.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74-76页 |
4.3.3 改进的有源电力滤波器实验仿真 | 第76-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