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 第11-12页 |
1.2 逆变器控制技术及发展 | 第12-13页 |
1.3 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的发展 | 第13-16页 |
1.4 本文选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逆变器控制技术 | 第18-2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 第18-21页 |
2.2.1 恒压恒频(V/F)控制 | 第18-19页 |
2.2.2 恒功率(PQ)控制 | 第19-20页 |
2.2.3 下垂(Droop)控制 | 第20-21页 |
2.3 逆变器调制策略研究 | 第21-24页 |
2.3.1 SPWM调制原理 | 第21-23页 |
2.3.2 SVPWM调制原理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 第25-39页 |
3.1 引言 | 第25页 |
3.2 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数学模型 | 第25-27页 |
3.3 下垂控制方程及逆变器并联系统建模 | 第27-31页 |
3.4 逆变器控制环路设计 | 第31-36页 |
3.4.1 逆变器电流环设计 | 第32-34页 |
3.4.2 电压环设计 | 第34-36页 |
3.5 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系统仿真研究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鲁棒下垂控制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 第39-50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逆变器等效输出阻抗分析 | 第39-42页 |
4.3 逆变器环流特性分析 | 第42-45页 |
4.4 鲁棒下垂控制器设计 | 第45-48页 |
4.5 基于鲁棒下垂控制的逆变器仿真分析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基于瞬时平均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 第50-61页 |
5.1 引言 | 第50页 |
5.2 逆变器并联系统直流环流分析 | 第50-52页 |
5.3 基于瞬时平均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并联技术及阻抗分析 | 第52-54页 |
5.4 基于瞬时平均电流反馈的逆变器并联技术仿真 | 第54-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系统软硬件设计及实验分析 | 第61-72页 |
6.1 引言 | 第61页 |
6.2 实验平台总体结构 | 第61-62页 |
6.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62-66页 |
6.3.1 主功率模块的选取 | 第62-63页 |
6.3.2 直流侧参考电容的设计 | 第63页 |
6.3.3 输出滤波器设计 | 第63-64页 |
6.3.4 驱动电路设计 | 第64-65页 |
6.3.5 保护电路设计 | 第65-66页 |
6.4 系统软件设计 | 第66-67页 |
6.5 实验样机实物图 | 第67-68页 |
6.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1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7.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