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RCIEMENTS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RéSUMé | 第10-25页 |
绪论 | 第25-35页 |
1. 研究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5-28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3. 文献综述 | 第29-32页 |
4. 研究方法和步骤 | 第32-35页 |
第一章 卢梭的战争观 | 第35-75页 |
1.1 战争的起源 | 第35-47页 |
1.1.1 非自然状态 | 第38-43页 |
1.1.2 财产私有制 | 第43-47页 |
1.2 战争的表现形式 | 第47-53页 |
1.2.1 不平等与内战(革命) | 第47-49页 |
1.2.2 自然状态与外战(征服) | 第49-53页 |
1.3 和平计划评判 | 第53-75页 |
1.3.1 圣皮埃尔神父的《永久和平计划》 | 第55-62页 |
1.3.2 卢梭对圣皮埃尔神父的和平计划的接受与批评 | 第62-75页 |
第二章 卢梭的和平计划 | 第75-139页 |
2.1 三位一体的和平计划 | 第75-102页 |
2.1.1 国民性质 | 第77-86页 |
2.1.1.1 以自然法为基础的美德 | 第78-81页 |
2.1.1.2 尚武精神 | 第81-83页 |
2.1.1.3 爱国主义 | 第83-86页 |
2.1.2 民主共和体制 | 第86-94页 |
2.1.2.1 政治法 | 第89-92页 |
2.1.2.2 经济法 | 第92-94页 |
2.1.3 国际秩序 | 第94-102页 |
2.1.3.1 战争法 | 第94-98页 |
2.1.3.2小国战时反侵略联盟 | 第98-102页 |
2.2 和平计划模板 | 第102-129页 |
2.2.1 斯巴达(历史模板) | 第103-122页 |
2.2.1.1 国民教育 | 第103-113页 |
2.2.1.2 政治和经济制度 | 第113-120页 |
2.2.1.3 对外政策 | 第120-122页 |
2.2.2 日内瓦(现实模板) | 第122-129页 |
2.2.2.1 尚武和爱国教育 | 第123-125页 |
2.2.2.2 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 第125-128页 |
2.2.2.3 瑞士联邦 | 第128-129页 |
2.3 卢梭和平计划的缺陷及误解 | 第129-139页 |
2.3.1 战争理论不够系统 | 第129-130页 |
2.3.2 完美公民和完美政府:摩比斯环 | 第130-134页 |
2.3.3 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误解 | 第134-139页 |
第三章 卢梭的尚武精神 | 第139-181页 |
3.1 早期感性的尚武精神 | 第139-145页 |
3.1.1 对军队的向往 | 第139-140页 |
3.1.2 对征服和荣誉的赞颂 | 第140-145页 |
3.2 感性尚武精神的来源 | 第145-156页 |
3.2.1 斯巴达 | 第145-151页 |
3.2.2 荣誉观 | 第151-156页 |
3.3 理性尚武精神及其根源 | 第156-181页 |
3.3.1 自然之善 | 第157-162页 |
3.3.2 道德之善 | 第162-168页 |
3.3.3 上帝之善 | 第168-181页 |
结论 | 第181-186页 |
参考书目 | 第186-197页 |
附录 | 第197-220页 |
《圣皮埃尔神父的永久和平计划摘要》 | 第197-213页 |
《圣皮埃尔神父的永久和平计划评判》 | 第213-219页 |
《关于永久和平计划的片断》 | 第219-2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