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22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3 论文结构和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 2.1 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 2.2 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页 |
| 2.2.2 区位理论 | 第23-24页 |
| 2.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24页 |
| 2.2.4 空间句法理论 | 第24-26页 |
| 3 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原理 | 第26-37页 |
| 3.1 空间句法原理 | 第26-28页 |
| 3.1.1 农村居民点空间网络形态分析方法构建 | 第26-27页 |
| 3.1.2 农村居民点空间智能度测算 | 第27-28页 |
| 3.2 空间句法与多因素评价相结合 | 第28-29页 |
| 3.3 关键步骤 | 第29-37页 |
| 3.3.1 评价单元的选择 | 第29-30页 |
| 3.3.2 基于空间句法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智能度评价 | 第30-32页 |
| 3.3.3 结合多因素评价法的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测算 | 第32-34页 |
| 3.3.4 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 第34-36页 |
| 3.3.5 各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 第36-37页 |
| 4 实例研究 | 第37-58页 |
| 4.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 4.1.1 研究区概况 | 第37-38页 |
| 4.1.2 数据来源 | 第38页 |
| 4.2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况 | 第38-43页 |
| 4.2.1 农村居民点现状 | 第38-39页 |
| 4.2.2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分析 | 第39-43页 |
| 4.3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基本流程 | 第43-58页 |
| 4.3.1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原则 | 第43-44页 |
| 4.3.2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智能度评价 | 第44-46页 |
| 4.3.3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测算 | 第46-49页 |
| 4.3.4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 | 第49-53页 |
| 4.3.5 岑溪市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途径 | 第53-58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 5.2 创新与不足 | 第59页 |
| 5.3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 附录 | 第67-81页 |
| 附表1 岑溪市各农村居民点空间句法参数值 | 第67-71页 |
| 附表2 各农村居民点综合影响力数值表 | 第71-78页 |
| 附表3 岑溪市各农村居民点最大引力组合表 | 第78-8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