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特用阔叶树类论文--油茶论文

8个油茶品种形态和氮磷钾营养特征差异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油茶栽培利用历史与生长习性第10-11页
        1.1.1 油茶栽培利用历史第10页
        1.1.2 油茶生长习性第10-11页
    1.2 油茶优良种质资源和优良无性系第11页
    1.3 油茶表型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1-13页
    1.4 植物营养遗传学概述第13-17页
        1.4.1 植物营养遗传学发展历程第13-14页
        1.4.2 植物营养性状遗传潜力第14-16页
        1.4.3 植物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第16页
        1.4.4 林木营养效率品种差异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5 本试验目的、意义和创新点第17-19页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0-22页
    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第20页
    2.2 试验设计第20页
    2.3 测定内容及方法第20-21页
        2.3.1 油茶形态指标测定与相关重要指标计算第20-21页
        2.3.2 油茶树体全量养分测定及养分积累量估算第21页
    2.4 数据统计与图表绘制第21-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66页
    3.1 不同油茶品种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第22-41页
        3.1.1 江西主栽品种形态变异及参试品种选择第22-25页
        3.1.2 8个品种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第25-38页
        3.1.3 形态特征性状综合评价第38-40页
        3.1.4 小结第40-41页
    3.2 不同油茶品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其差异分析第41-53页
        3.2.1 全氮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品种差异第41-44页
        3.2.2 全磷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品种差异第44-47页
        3.2.3 全钾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品种差异第47-51页
        3.2.4 小结第51-53页
    3.3 不同油茶品种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遗传差异分析第53-60页
        3.3.1 氮素吸收利用的遗传差异第53-54页
        3.3.2 磷素吸收利用的遗传差异第54-56页
        3.3.3 钾素吸收利用的遗传差异第56-57页
        3.3.4 营养效率性状主成分分析第57-59页
        3.3.5 营养效率性状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第59-60页
        3.3.6 小结第60页
    3.4 营养特征与形态特征相关分析及营养效率表征指标的确定第60-66页
        3.4.1 营养特征与形态特征相关分析第60-62页
        3.4.2 营养效率相关子性状与亩产油量的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第62-63页
        3.4.3 小结第63-66页
4 结论与讨论第66-72页
    4.1 油茶形态特征变异分析第66-68页
    4.2 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年动态变化及品种差异分析第68-69页
    4.3 矿质营养元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遗传差异分析第69-70页
    4.4 营养效率表征指标的确定第70页
    4.5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俞子夷实验主义语文教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