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评析 | 第10-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析 | 第12-15页 |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 (一)新建本科院校 | 第15-16页 |
| (二)转型发展 | 第16页 |
| (三)专业建设 | 第16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 (二)调查研究法 | 第16-17页 |
| (三)归纳法 | 第17页 |
| 六、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 (一)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 | 第17页 |
| (二)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专业建设概述 | 第18-24页 |
| 第一节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原因 | 第18-21页 |
| 一、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 第18-19页 |
| 二、转型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突破当前困境的根本出路 | 第19-20页 |
| 三、转型发展是新建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满意度的现实办法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 第21-22页 |
| 一、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 第21页 |
| 二、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21页 |
| 三、专业建设是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 | 第21-22页 |
| 第三节 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一、专业规划的建设 | 第22页 |
| 二、专业的合理设置 | 第22页 |
| 三、课程资源的建设 | 第22-23页 |
|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 第23页 |
| 五、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 第23页 |
| 六、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现状分析 | 第24-40页 |
| 第一节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类型与特点 | 第24-27页 |
| 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类型 | 第24-26页 |
|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 | 第26-27页 |
| 第二节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分析 | 第27-33页 |
| 一、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分析 | 第27-30页 |
| 二、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分析 | 第30-33页 |
| 第三节 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3-40页 |
| 一、建设规划不合理,经费投入不足 | 第33页 |
| 二、专业设置同质化,专业集群重叠 | 第33-35页 |
| 三、专业实用性较低,课程建设滞后 | 第35-36页 |
| 四、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式僵化 | 第36-37页 |
| 五、实践教学条件弱,校企合作不强 | 第37-38页 |
| 六、师资队伍不合理,双师型比重低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转型背景下广西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对策 | 第40-52页 |
| 第一节 以宏观调控凸显政府保障 | 第40-41页 |
| 一、加强政府宏观管理,构建专业建设监测机制 | 第40-41页 |
| 二、科学规划专业建设,适应地方产业集群发展 | 第41页 |
| 第二节 以提升内涵推动专业建设 | 第41-52页 |
| 一、服务地方经济,提高专业的适应度 | 第41-44页 |
| 二、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学科专业结构 | 第44-46页 |
| 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 第46-48页 |
| 四、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 第48-49页 |
| 五、实施产教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 第49-50页 |
| 六、改善师资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附录 | 第5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