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8页 |
1.1 大米 | 第8-12页 |
1.1.1 大米的种类 | 第8页 |
1.1.2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分 | 第8页 |
1.1.3 大米的直链淀粉 | 第8-9页 |
1.1.4 大米的掺伪现状 | 第9-12页 |
1.2 近红外光谱技术 | 第12-13页 |
1.2.1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 | 第12页 |
1.2.2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1.2.3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分析步骤 | 第13页 |
1.3 化学计量方法 | 第13-15页 |
1.3.1 光谱预处理 | 第14-15页 |
1.3.2 定量模型的建立 | 第15页 |
1.4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1.4.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米营养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2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米等级、品种、产地判别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大米其他品质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2 引言 | 第18-20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3.1.1 试验样品 | 第20页 |
3.1.2 试剂药品 | 第20页 |
3.1.3 仪器设备 | 第2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3.2.1 样品制备 | 第20-21页 |
3.2.2 化学值测定 | 第21-22页 |
3.2.3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采集 | 第22页 |
3.2.4 光谱预处理 | 第22-23页 |
3.2.5 NIRS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23-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4.1 掺低档米部分 | 第24-27页 |
4.1.1 化学值测定 | 第24页 |
4.1.2 光谱特征曲线 | 第24页 |
4.1.3 光谱预处理 | 第24-26页 |
4.1.4 定量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4.2 掺矿物油部分 | 第27-29页 |
4.2.1 光谱特征曲线 | 第27页 |
4.2.2 定量模型的建立 | 第27-29页 |
5 讨论 | 第29-31页 |
5.1 样品的制备对定量模型结果的影响 | 第29页 |
5.2 化学检测对定量模型结果的影响 | 第29页 |
5.3 定量模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 第29-30页 |
5.4 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问题和展望 | 第30-31页 |
6 结论 | 第31-32页 |
6.1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直链淀粉含量对大米掺伪比例(掺低档米)的定量判别可行 | 第31页 |
6.2 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米掺伪比例(掺矿物油)的定量判别可行米的定量判别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