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14页 |
ABSTRACT | 第14-26页 |
前言 | 第30-38页 |
第一章 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研究 | 第38-53页 |
1.1 目的 | 第38页 |
1.2 对象和方法 | 第38页 |
1.3 结果 | 第38-49页 |
1.3.1 时间分布 | 第38-39页 |
1.3.2 地区分布 | 第39-41页 |
1.3.3 人群分布 | 第41-46页 |
1.3.4 临床表现 | 第46-47页 |
1.3.5 免疫史 | 第47-49页 |
1.4 讨论 | 第49-52页 |
1.4.1 麻疹疫情的高发季节为4-7月份 | 第49页 |
1.4.2 麻疹疫情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 | 第49页 |
1.4.3 麻疹病例人群年龄呈现明显的双峰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1.4.4 麻疹病例的临床表现 | 第51页 |
1.4.5 麻疹病例的免疫史情况 | 第51-52页 |
1.5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二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感染影响因素研究 | 第53-61页 |
2.1 目的 | 第53页 |
2.2 对象和方法 | 第53-54页 |
2.3 结果 | 第54-58页 |
2.3.1 广东省2010-2014年麻疹病例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2.3.2 W医院麻疹暴发疫情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 第55-57页 |
2.3.3 东莞市小于8月龄婴幼儿麻疹发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第57-58页 |
2.4 讨论 | 第58-60页 |
2.4.1 W医院麻疹暴发现场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2.4.2 东莞市<8月龄婴幼儿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2.5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三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血清学调查研究 | 第61-81页 |
3.1 目的 | 第61页 |
3.2 对象和方法 | 第61-64页 |
3.3 结果 | 第64-74页 |
3.3.1 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 第64-66页 |
3.3.2 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 第66-71页 |
3.3.3 东莞市母亲和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 第71-74页 |
3.4 讨论 | 第74-79页 |
3.4.1 广东省户籍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 第74-75页 |
3.4.2 东莞市全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 第75-78页 |
3.4.3 东莞市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分析 | 第78-79页 |
3.5 小结 | 第79-81页 |
第四章 广东省麻疹疫苗相关病例研究 | 第81-92页 |
4.1 目的 | 第81页 |
4.2 对象和方法 | 第81-84页 |
4.3 结果 | 第84-89页 |
4.3.1 2010-2014年广东省麻疹病例中疫苗接种情况 | 第84-85页 |
4.3.2 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发生情况 | 第85页 |
4.3.3 疫苗相关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85-86页 |
4.3.4 疫苗相关病例的病原学检测 | 第86-87页 |
4.3.5 疑似麻疹疫苗相关病例与野毒株病例的临床表现比较 | 第87-88页 |
4.3.6 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发生情况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 | 第88-89页 |
4.4 讨论 | 第89-91页 |
4.5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五章 广东省人群麻疹病毒病原学研究 | 第92-104页 |
5.1 目的 | 第92页 |
5.2 对象和方法 | 第92-94页 |
5.3 结果 | 第94-101页 |
5.3.1 麻疹病毒RT-PCR检测与序列测定 | 第94页 |
5.3.2 麻疹病毒鉴定结果 | 第94页 |
5.3.3 构建不同时期广东省麻疹病毒毒株的遗传进化树 | 第94-99页 |
5.3.4 广东麻疹病毒与同时期国内其他地区麻疹病毒同源性性分析 | 第99-101页 |
5.3.5 对新基因型病毒感染的朔源分析 | 第101页 |
5.4 讨论 | 第101-103页 |
5.4.1 N基因特异性片段核昔酸序列比较和分析 | 第101-102页 |
5.4.2 广东省麻疹病毒新基因型分析 | 第102-103页 |
5.5 小结 | 第103-104页 |
全文总结 | 第104-106页 |
创新性及特色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