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9页 |
1.1 研究背景简介 | 第12页 |
1.2 胰岛素给药途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临床使用的胰岛素制剂现状 | 第15-16页 |
1.4 聚合物在纳米给药系统中的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1.5 常用于胰岛素纳米给药系统的高分子聚合物 | 第17-23页 |
1.6 胰岛素缓控释纳米载体的研究概况 | 第23-27页 |
1.7 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三嵌段聚合物mPEG-PCL-PDEAEMA的合成及表征 | 第29-43页 |
2.1 仪器材料 | 第30-31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0-31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2.2.1 化学试剂的精制 | 第31-32页 |
2.2.2 mPEG-PCL-PDEAEMA的合成 | 第32-33页 |
2.2.3 聚合产物的表征分析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2页 |
2.3.1 mPEG-PCL-PDEAEMA的合成路线 | 第34-35页 |
2.3.2 聚合产物红外光谱表征结果 | 第35-37页 |
2.3.3 聚合产物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结果 | 第37-42页 |
2.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载胰岛素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43-6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44页 |
3.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4-4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3.2.1 化学试剂的精制 | 第45页 |
3.2.2 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 第45页 |
3.2.3 载胰岛素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4 胰岛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6页 |
3.2.5 载胰岛素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 | 第46页 |
3.2.6 聚合物纳米粒及载胰岛素纳米粒的表征 | 第46-47页 |
3.2.7 统计分析方法 | 第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9页 |
3.3.1 临界聚集浓度测定结果 | 第47-50页 |
3.3.2 胰岛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0-52页 |
3.3.3 载胰岛素纳米粒载药量和包封率的测定结果 | 第52-53页 |
3.3.4 聚合物纳米粒及载胰岛素纳米粒表征结果 | 第53-59页 |
3.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载胰岛素纳米粒体内外性质考察 | 第60-89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0-63页 |
4.1.1 主要试剂 | 第60-61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61-62页 |
4.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2-63页 |
4.1.4 动物 | 第63页 |
4.1.5 细胞株 | 第63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4.2.1 体外释放性质考察 | 第63-64页 |
4.2.2 细胞培养 | 第64-65页 |
4.2.3 MTT法测细胞存活率 | 第65页 |
4.2.4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 第65页 |
4.2.5 体内降血糖作用考察 | 第65-66页 |
4.2.6 统计学分析方法 | 第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7页 |
4.3.1 体外释放介质的选择 | 第66-67页 |
4.3.2 体外释放考察结果 | 第67-69页 |
4.3.3 体外释放模型拟合 | 第69-82页 |
4.3.4 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 第82-83页 |
4.3.5 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 | 第83-85页 |
4.3.6 体内降血糖作用考察结果 | 第85-87页 |
4.4 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106页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06-107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