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硝态氮调控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前言第13-26页
    1.1 氮素第13-15页
        1.1.1 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3页
        1.1.2 氮肥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第13-15页
    1.2 植物体中氮素的吸收、转运与同化第15-19页
        1.2.1 植物中硝态氮的吸收与转运第15-18页
        1.2.2 植物中硝态氮的同化作用第18-19页
            1.2.2.1 硝酸盐的还原第18-19页
            1.2.2.2 亚硝酸盐的还原第19页
    1.3 植物中的硝态氮调控基因第19-21页
    1.4 硝态氮调控突变体筛选系统第21-22页
    1.5 EMS诱变第22页
    1.6 图位克隆第22-2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46页
    2.1 实验材料第26-30页
        2.1.1 植物材料第26页
        2.1.2 试剂第26-27页
        2.1.3 仪器与设备第27-28页
        2.1.4 引物第28-30页
    2.2 实验方法第30-46页
        2.2.1 拟南芥的生长及材料准备第30-31页
            2.2.1.1 种子的播种第30页
            2.2.1.2 植株的生长第30页
            2.2.1.3 种子的收集第30-31页
        2.2.2 种子的消毒处理第31页
        2.2.3 材料的固体培养第31-32页
            2.2.3.1 培养基的配制第31页
            2.2.3.2 材料的点播与培养第31-32页
        2.2.4 材料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第32-33页
            2.2.4.1 培养基的配制第32页
            2.2.4.2 六孔板培养法第32页
            2.2.4.3 Magenta Box培养法第32-33页
        2.2.5 拟南芥的杂交第33页
        2.2.6 拟南芥硝酸调控基因筛选系统的EMS诱变第33-34页
            2.2.6.1 EMS用量的计算第33页
            2.2.6.2 播种规模的计算第33-34页
            2.2.6.3 EMS诱变第34页
        2.2.7 荧光筛选突变体第34-36页
            2.2.7.1 筛选策略第34页
            2.2.7.2 材料的准备第34-35页
            2.2.7.3 荧光筛选第35-36页
        2.2.8 突变体背景清除第36-37页
        2.2.9 突变基因显隐性的鉴定第37页
        2.2.10 拟南芥基因组的提取第37页
        2.2.11 PCR扩增第37-38页
        2.2.12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试剂盒法)第38-39页
        2.2.13 反转录第39页
        2.2.14 Phusion PCR扩增第39-40页
        2.2.15 基因测序第40页
        2.2.16 图位克隆第40-41页
            2.2.16.1 材料的准备第40页
            2.2.16.2 粗定位第40-41页
            2.2.16.3 精细定位第41页
        2.2.17 突变体的硝态氮含量测定第41-42页
            2.2.17.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1页
            2.2.17.2 材料的准备第41-42页
            2.2.17.3 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第42页
        2.2.18 突变体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第42-44页
            2.2.18.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2-43页
            2.2.18.2 材料的准备第43页
            2.2.18.3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第43-44页
        2.2.19 突变体的氨基酸含量测定第44-46页
            2.2.19.1 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4页
            2.2.19.2 材料的准备第44页
            2.2.19.3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44-4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6-60页
    3.1 拟南芥的EMS诱变第46页
    3.2 拟南芥硝态氮调控突变体的荧光筛选第46-48页
    3.3 突变基因的确定第48-53页
        3.3.1 Mut136中突变基因的显隐性鉴定第48页
        3.3.2 Mut136的图位克隆第48-52页
            3.3.2.1 粗定位第48-51页
            3.3.2.2 精细定位第51-52页
        3.3.3 高通量测序第52-53页
    3.4 Mut136中NO_3~-诱导基因的表达量第53页
    3.5 Mut136中已知硝态氮调控基因的表达量第53-54页
    3.6 突变体表型鉴定第54-57页
        3.6.1 植株表型鉴定第54-55页
        3.6.2 根形态鉴定第55-57页
            3.6.2.1 不同硝态氮浓度下根形态鉴定第55-57页
    3.7 Mut136硝态氮含量第57-58页
    3.8 Mut136中NR活性第58页
    3.9 Mut136中氨基酸含量第58-60页
4 讨论第60-63页
5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番茄SlNAM1转录因子的分离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