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健康行为相关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健康行为的涵义 | 第12-13页 |
·健康行为的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健康行为的内容 | 第14页 |
·健康行为的测量工具 | 第14-16页 |
·健康行为的实证研究 | 第16-18页 |
·健康行为与人格特质 | 第16页 |
·健康行为与社会经济地位 | 第16页 |
·特殊群体的健康行为研究 | 第16-17页 |
·健康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页 |
·健康行为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教育呼吁理论 | 第18-19页 |
·健康信念模式 | 第19页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19-20页 |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模型 | 第20页 |
·预防采纳的过程模型 | 第20-21页 |
·原型 | 第21-22页 |
·社会整合理论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页 |
·心理控制源 | 第22-23页 |
·本部分总结 | 第23-25页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构想 | 第25-27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25页 |
·研究构想 | 第25-26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3 大学生健康行为问卷的编制 | 第27-38页 |
·大学生健康行为问卷的内容分析 | 第27-29页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方法与程序 | 第27-28页 |
·研究结果 | 第28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28-29页 |
·大学生健康行为预试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方法与程序 | 第29页 |
·研究结果 | 第29-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页 |
·大学生健康行为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信度检验 | 第34页 |
·效度检验 | 第34-35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4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现状研究 | 第38-46页 |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方法与工具 | 第38页 |
·研究结果 | 第38-41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41-43页 |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对策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5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46-53页 |
·研究目的 | 第46页 |
·方法与工具 | 第46页 |
·研究结果 | 第46-50页 |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征分析 | 第46-48页 |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健康行为的相关分析 | 第48页 |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健康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50-51页 |
·研究结论与教育启示 | 第51-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 第52-53页 |
6 总讨论 | 第53-56页 |
·健康行为问卷的编制 | 第53页 |
·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现状 | 第53-54页 |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对健康行为的影响 | 第54页 |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54页 |
·本研究有待完善和改进之处 | 第54-56页 |
7 总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A | 第61-62页 |
附录 B | 第62-65页 |
附录 C | 第65-67页 |
附录 D | 第67-69页 |
附录 E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