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苍耳子样品收集与化学成分分析 | 第16-39页 |
1 样品的收集 | 第16页 |
2 样品的制备 | 第16页 |
3 苍耳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 第16-27页 |
3.1 实验仪器 | 第16-17页 |
3.2 试药 | 第17页 |
3.3 苍耳子中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 | 第17-22页 |
3.4 苍耳子中苍术苷与羧基苍术苷成分含量测定 | 第22-27页 |
4 基于水溶性苷类为指标成分的苍耳子指纹图谱分析 | 第27-38页 |
4.1 实验条件 | 第27页 |
4.2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4.3 水溶性苷类特征指纹图谱建立 | 第27-29页 |
4.4 UPLC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9-34页 |
4.5 方法学考察 | 第34-37页 |
4.6 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 第37-38页 |
5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基于“谱-毒”关系研究的苍耳子中毒性物质筛选 | 第39-51页 |
1 苍耳子对小鼠肝毒性物质初步筛选 | 第39-42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39页 |
1.2 药材 | 第39-40页 |
1.3 动物 | 第40页 |
1.4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40-42页 |
2 苍耳子水提液对小鼠肝毒性“谱-毒”关系分析 | 第42-49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43-49页 |
3 谱-毒关系分析结果 | 第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第三章 基于成分“敲出”的苍耳子毒性物质辨识 | 第51-68页 |
1 苍耳子“敲出”样品的制备 | 第51-54页 |
1.1 样品的选择 | 第51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1.3 水提液的制备 | 第52页 |
1.4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2 目标成分的鉴定 | 第54-56页 |
2.1 实验条件 | 第54页 |
2.2 目标成分及阴性成分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54页 |
2.3 目标敲出成分与阴性成分的UPLC色谱图 | 第54-55页 |
2.7 目标敲出成分的洗脱率 | 第55-56页 |
3 目标敲出成分的细胞毒性评价 | 第56-65页 |
3.1 仪器 | 第56页 |
3.2 试剂 | 第56-57页 |
3.3 材料 | 第57页 |
3.4 细胞株 | 第57页 |
3.5 方法 | 第57-59页 |
3.6 实验结果 | 第59-65页 |
4 讨论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基于成分“敲入”的苍耳子质量控制研究 | 第68-75页 |
1 目标成分敲入样品的毒性作用“量-毒”关系研究 | 第68-72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68页 |
1.2 细胞株 | 第68页 |
1.3 方法 | 第68-69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69-72页 |
2 基于目标成分“敲入”的苍耳子毒性成分含量控制限量的确定 | 第72-73页 |
3 讨论 | 第73-75页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75-79页 |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75-76页 |
1.1 建立了化学指纹图谱与体内毒性作用相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 | 第75页 |
1.2 初步建立了基于目标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毒性物质辨识和质量控制模式 | 第75-76页 |
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6-77页 |
3 前景和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6页 |
综述 苍耳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第8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个人简介 | 第98页 |
学习经历 | 第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