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绪论 | 第15-38页 |
1.1 细胞色素P450酶简介 | 第15-20页 |
1.1.1 细胞色素P450酶的分子结构 | 第15-16页 |
1.1.2 细胞色素P450酶的催化循环过程 | 第16-18页 |
1.1.3 细胞色素P450酶的双态反应性 | 第18-20页 |
1.2 DNA损伤机制简介 | 第20-22页 |
1.3 几类典型的环境污染物 | 第22-25页 |
1.3.1 卤代化合物 | 第22-23页 |
1.3.2 烯烃类化合物 | 第23页 |
1.3.3 环氧化合物 | 第23-24页 |
1.3.4 呋喃类化合物 | 第24-25页 |
1.4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25-36页 |
1.4.1 密度泛函理论与B3LYP泛函 | 第25-29页 |
1.4.2 溶剂效应及极化连续介质模型 | 第29页 |
1.4.3 过渡态理论 | 第29-32页 |
1.4.4 预测模型及验证 | 第32-34页 |
1.4.5 Marcus电子转移理论 | 第34-35页 |
1.4.6 软硬酸碱理论 | 第35-36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36-38页 |
2 卤代化合物的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有氧氧化与厌氧还原 | 第38-55页 |
2.1 前言 | 第38-40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3页 |
2.3.1 有氧氧化反应途径 | 第40-47页 |
2.3.2 厌氧还原反应途径 | 第47-50页 |
2.3.3 产物形成机制 | 第50-5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3 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烯烃类化合物环氧化反应的计算预测 | 第55-79页 |
3.1 前言 | 第55-57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57-6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7页 |
3.3.1 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单体(Cpd I)环氧化烯烃类化合物的反应途径 | 第60-70页 |
3.3.2 计算方法的代谢实验验证 | 第70-72页 |
3.3.3 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72-76页 |
3.3.4 环氧化与羟基化反应的区域选择性 | 第76-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4 环氧化合物与鸟嘌呤亲核加成反应的计算预测:软硬酸碱理论的应用 | 第79-97页 |
4.1 前言 | 第79-80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80-84页 |
4.2.1 量子化学计算 | 第80-83页 |
4.2.2 动力学数据的计算 | 第83页 |
4.2.3 HSAB参数的计算 | 第83-84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6页 |
4.3.1 环氧化合物与鸟嘌呤的加合反应途径 | 第84-89页 |
4.3.2 密度泛函方法的选择及动力学实验验证 | 第89页 |
4.3.3 亲核反应性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89-94页 |
4.3.4 环境毒理学意义 | 第94-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呋喃类化合物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机制的初步探索 | 第97-113页 |
5.1 前言 | 第97-98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98-10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2页 |
5.3.1 呋喃 | 第100-102页 |
5.3.2 2-取代呋喃 | 第102-106页 |
5.3.3 3-取代呋喃 | 第106-110页 |
5.3.4 2,3-取代呋喃 | 第110-11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6 结论 | 第113-11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6.2 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与个人荣誉 | 第134-135页 |
研究成果 | 第134-135页 |
个人荣誉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