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16页 |
摘要 | 第16-19页 |
Abstract | 第19-22页 |
缩略语表 | 第23-2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25-47页 |
1.1 引言 | 第25-26页 |
1.2 植物铝毒害和耐性机制 | 第26-30页 |
1.2.1 铝对植物根系的毒害 | 第26-27页 |
1.2.2 植物铝耐性机制 | 第27-30页 |
1.3 植物体内的多胺代谢及其在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30-42页 |
1.3.1 植物体内的多胺代谢 | 第31-35页 |
1.3.2 多胺代谢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 第35-42页 |
1.4 多胺代谢在植物适应铝胁迫中的作用 | 第42-44页 |
1.4.1 铝胁迫下植物体内多胺代谢的变化 | 第42-43页 |
1.4.2 多胺在植物适应铝胁迫中的作用机制 | 第43-44页 |
1.5 问题提出和技术路线 | 第44-47页 |
第2章 铝胁迫下不同小麦基因型根尖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 | 第47-65页 |
2.1 引言 | 第47-48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2.2.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48页 |
2.2.2 相对根系伸长的测定 | 第48-49页 |
2.2.3 根尖铝含量的测定 | 第49页 |
2.2.4 根尖H_2O_2和O2~(·-)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2.2.5 根尖MDA含量和Evens Blue吸收量的测定 | 第50页 |
2.2.6 组织染色和显微观察 | 第50-51页 |
2.2.7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51-52页 |
2.2.8 多胺合成酶(ADC和ODC)的测定 | 第5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2页 |
2.3.1 铝处理浓度和时间对小麦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2.3.2 铝胁迫对小麦根尖铝积累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2.3.3 铝胁迫对小麦根尖ROS产生的影响 | 第54-55页 |
2.3.4 铝胁迫对小麦根尖MDA和Evens blue吸收量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5 铝胁迫对小麦根尖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56-60页 |
2.3.6 铝胁迫对小麦根尖多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2.3.7 多胺合成抑制剂对小麦根尖MDA和Evens blue吸收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2.4 讨论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铝诱导积累的游离态腐胺对小麦根细胞壁性质的影响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 | 第65-82页 |
3.1 引言 | 第65-66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3.2.1 植物材料与处理 | 第66页 |
3.2.2 多胺种类及浓度的筛选 | 第66-67页 |
3.2.3 根尖铝含量的测定 | 第67页 |
3.2.4 根尖游离态Put含量的测定 | 第67页 |
3.2.5 根尖ADC和ODC活性的测定 | 第67页 |
3.2.6 根尖细胞壁组分分级提取和测定 | 第67-68页 |
3.2.7 根尖果胶甲酯化程度的测定 | 第68页 |
3.2.8 免疫荧光定位 | 第68页 |
3.2.9 根系有机酸的收集与测定 | 第68-6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69-79页 |
3.3.1 不同浓度的外源多胺对铝肋迫下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2 Put和D-Arg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游离态Put积累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3 Put和D-Arg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和根尖铝含量的影响 | 第71-72页 |
3.3.4 小麦根系苹果酸分泌和根际pH在Put缓解铝毒中的作用 | 第72-74页 |
3.3.5 Put预处理对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和根尖铝含量的影响 | 第74-75页 |
3.3.6 Put和D-Arg对小麦根尖细胞壁铝含量的影响 | 第75-76页 |
3.3.7 Put和D-Arg对小麦根尖细胞壁组分的影响 | 第76-77页 |
3.3.8 Put和D-Arg对小麦根尖果胶甲酯化程度的影响 | 第77-79页 |
3.4 讨论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4章 Put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耐铝性的关系 | 第82-98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83-87页 |
4.2.1 植物材料与处理 | 第83页 |
4.2.2 根系细胞膜完整性、膜脂质过氧化和脂氧合酶活性的测定 | 第83-84页 |
4.2.3 根尖H_2O_2的产生、组织染色与亚细胞定位 | 第84页 |
4.2.4 根尖DAO和PAO活性的测定与亚细胞定位 | 第84-85页 |
4.2.5 根尖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85页 |
4.2.6 根尖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85-86页 |
4.2.7 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86-8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7-95页 |
4.3.1 Put和胺氧化酶抑制剂对铝胁迫下根系氧化损伤的影响 | 第87-88页 |
4.3.2 铝胁迫下根系DAO和PAO活性的变化 | 第88-89页 |
4.3.3 Put和胺氧化酶抑制剂对铝胁迫下根系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89-91页 |
4.3.4 Put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细胞壁结合态PAO活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4.3.5 Put和PAO抑制剂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4.3.6 Put和PAO抑制剂对铝胁迫下根系质膜NADPH氧化酶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7 Put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94-95页 |
4.4 讨论 | 第95-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Put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乙烯合成的影响及其与根系伸长的关系 | 第98-113页 |
5.1 引言 | 第98-99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99-101页 |
5.2.1 植物材料与处理 | 第99-100页 |
5.2.2 相对根系伸长 | 第100页 |
5.2.3 乙烯释放速率的测定 | 第100页 |
5.2.4 ACC的提取和测定 | 第100页 |
5.2.5 ACS和ACO活性测定 | 第100-101页 |
5.2.6 多胺含量的测定 | 第10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9页 |
5.3.1 Put对铝胁迫下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5.3.2 乙烯和Put对铝胁迫下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5.3.3 铝和Put对小麦根尖乙烯产生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3.4 铝和Put对小麦根系乙烯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5-106页 |
5.3.5 铝和Put对小麦根系乙烯合成前体ACC的影响 | 第106-108页 |
5.3.6 乙烯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多胺含量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5.4 讨论 | 第109-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6章 铝胁迫诱导积累的束缚态Put与小麦耐铝性的关系 | 第113-125页 |
6.1 引言 | 第113-114页 |
6.2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6页 |
6.2.1 植物材料与培养 | 第114页 |
6.2.2 菲咯啉浓度的筛选 | 第114页 |
6.2.3 根尖束缚态Put含量的测定 | 第114-115页 |
6.2.4 根尖胼胝质含量的测定 | 第115页 |
6.2.5 根尖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115页 |
6.2.6 根尖ROS含量的测定 | 第115-116页 |
6.2.7 组织染色 | 第116页 |
6.2.8 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16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3页 |
6.3.1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系伸长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6.3.2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束缚态Put含量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3.3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胼胝质含量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6.3.4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6.3.5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ROS积累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3.6 菲咯啉处理对铝胁迫下小麦根尖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6.4 讨论 | 第123-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25-128页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25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