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桐庐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综述第11-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概念界定与研究内容第12-14页
        1.2.1 概念界定第12-14页
        1.2.2 研究内容第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3.1 论文研究目的第14-16页
        1.3.2 论文研究意义第16页
    1.4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现状第16-25页
        1.4.1 国外民居建筑研究第16-20页
        1.4.2 国内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第20-25页
    1.5 本文研究重点及创新点第25-26页
        1.5.1 论文研究重点第25页
        1.5.2 论文研究创新点第25-26页
    1.6 研究方法第26-27页
    1.7 研究框架第27-28页
第2章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生成土壤及影响因素第28-71页
    2.1 深澳村的村落生成土壤第28-41页
        2.1.1 村落自然形态第28-31页
        2.1.2 村落历史沿革第31-34页
        2.1.3 村落民俗人情第34-41页
    2.2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的历史变迁第41-62页
        2.2.1 民居建筑时间断代及数量分布第41-54页
        2.2.2 传统民居建筑的多元形态特征第54-62页
    2.3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因素第62-70页
        2.3.1 因宜为治——自然环境第62-63页
        2.3.2 因礼至贵——人文环境第63-70页
    2.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3章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整体空间布局分析第71-93页
    3.1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式第71-87页
        3.1.1 单体建筑——“一字形”屋第71-77页
        3.1.2 院落空间——对合式院落第77-81页
        3.1.3 单体与院落组合——复合式院落第81-87页
    3.2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序列结构第87-92页
        3.2.1 基本类型第88-89页
        3.2.2 附属类型第89页
        3.2.3 组合秩序第89-92页
    3.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4章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局部典型空间形态分析第93-117页
    4.1 循序渐进的入口空间第93-107页
        4.1.1 入口空间结构形式限定要素第93-100页
        4.1.2 入口空间类型第100-103页
        4.1.3 空间序列的延续第103-105页
        4.1.4 入口空间的特征第105-107页
        4.1.5 本节小结第107页
    4.2 内向开敞的天井空间第107-112页
        4.2.1 空间形式类别第108-109页
        4.2.2 功能多元化与空间转换第109-110页
        4.2.3 空间向心性与中介性交织第110-112页
        4.2.4 本节小结第112页
    4.3 约定俗成的厅堂空间第112-115页
        4.3.1 空间形式类别第112-114页
        4.3.2 空间流通与文化双向渗透第114-115页
        4.3.3 本节小结第115页
    4.4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5章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的美学特征第117-139页
    5.1 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与审美的结合第117-119页
        5.1.1 审美范畴第117-118页
        5.1.2 审美客体——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第118页
        5.1.3 审美角度——形式美判断、意境美探究第118-119页
    5.2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形式美探究第119-130页
        5.2.1 对称与均衡第119-122页
        5.2.2 比例与尺度第122-126页
        5.2.3 节奏与韵律第126-128页
        5.2.4 渗透与层次第128-130页
    5.3 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意境美分析第130-137页
        5.3.1 虚实变化的空间之“景”营造意境空间第131-133页
        5.3.2 虚实变化的空间之“境”升华意境内涵第133-137页
    5.4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39-142页
    6.1 总结第139-141页
    6.2 展望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47-148页
致谢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寿命试验中截尾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应用与软件开发
下一篇:半挂牵引车高速行驶的侧翻估计及防侧翻可靠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