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5页 |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浙江大黄鱼资源及保护状况 | 第17-24页 |
·大黄鱼的分类及生物学特征 | 第17-20页 |
·形态特征 | 第17页 |
·种群分布 | 第17-18页 |
·生物学特征 | 第18页 |
·繁殖规律 | 第18-19页 |
·洄游和渔汛 | 第19-20页 |
·大黄鱼的综合价值 | 第20-21页 |
·经济价值 | 第20页 |
·营养价值 | 第20页 |
·文化价值 | 第20-21页 |
·浙江大黄鱼资源濒危状况及保护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渔业产业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大黄鱼养殖业 | 第24-31页 |
·渔业产业化理论概述 | 第24-28页 |
·渔业产业化涵义 | 第24-25页 |
·渔业产业化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渔业产业化主要组织模式 | 第26-27页 |
·渔业产业化运行机制 | 第27-2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 第28-30页 |
·可持续发展涵义及基本原则 | 第28-29页 |
·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 | 第29-30页 |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31-36页 |
·萌芽期:资源调查及反思保护阶段(1985 年—1995 年) | 第31页 |
·形成期:苗种培育与人工放流阶段(1996 年—1999 年) | 第31页 |
·成长期:集约化养殖与资源增殖阶段(2000 年—2010 年) | 第31-32页 |
·成熟期:养殖业日趋成熟,龙头企业出现(2011—?) | 第32-33页 |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大事记 | 第33-36页 |
第五章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现状 | 第36-42页 |
·苗种生产 | 第37页 |
·养殖规模 | 第37-38页 |
·养殖方式 | 第38-39页 |
·养殖区域 | 第39页 |
·产业组织模式 | 第39-40页 |
·市场和出口贸易 | 第40-42页 |
第六章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42-52页 |
·大黄鱼苗种和种质资源保护问题 | 第42页 |
·大黄鱼种质退化明显,苗种产量不稳定 | 第42页 |
·大黄鱼原良种场缺乏,杂交育种混乱 | 第42页 |
·养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 第42-43页 |
·病害防治 | 第42-43页 |
·饵料与营养 | 第43页 |
·药物残留及产品质量安全 | 第43-44页 |
·药物残留 | 第43页 |
·产品质量安全 | 第43-44页 |
·养殖环境 | 第44-45页 |
·养殖水域污染严重 | 第44-45页 |
·现代集约化养殖模式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 第45页 |
·养殖条件与产品的加工问题 | 第45-46页 |
·养殖条件 | 第45页 |
·大黄鱼产品的精深加工发展迟缓 | 第45-46页 |
·大黄鱼产品国内销售及出口 | 第46页 |
·国内销售问题 | 第46页 |
·大黄鱼出口问题 | 第46页 |
·产业组织模式问题 | 第46-47页 |
·“公司+渔户”是目前主要的产业组织模式 | 第46-47页 |
·“公司+渔户”模式不适应公共食品安全新形势要求 | 第47页 |
·大黄鱼产业链利益失衡问题 | 第47-51页 |
·网箱养殖大黄鱼经济效益一般性分析 | 第47-48页 |
·大黄鱼产业链 | 第48页 |
·大黄鱼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构成及利益分配 | 第48-51页 |
·政府管理问题 | 第51-52页 |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行业协会空缺 | 第51页 |
·政府对浙江大黄鱼资源保护力度仍须提高 | 第51-52页 |
第七章 浙江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52-65页 |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 第52页 |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产业管理 | 第52-53页 |
·政府应从政策、科技和资金等环节加大扶持力度 | 第52-53页 |
·实行“区分品种的最低销售规格”的大黄鱼销售制度 | 第53页 |
·建立“区分国内外市场,使用不同标记”的大黄鱼原产地标记制度 | 第53-55页 |
·实施标记制度,构建可追溯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 第53-54页 |
·建立“区分国内外市场,使用不同标记”的大黄鱼标记制度 | 第54-55页 |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大黄鱼产业经济与组织制度体系 | 第55-58页 |
·可持续发展的浙江大黄鱼产业组织模式 | 第55-56页 |
·大黄鱼协会在大黄鱼产业组织模式中的作用 | 第56-57页 |
·可持续发展的大黄鱼产业组织模式的运行 | 第57-58页 |
·推动大黄鱼精深加工,完善营销体系,扩大消费市场 | 第58-59页 |
·加强大黄鱼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扶持龙头企业 | 第58页 |
·研究市场营销体系,广辟销售渠道 | 第58页 |
·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 第58-59页 |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全面促进大黄鱼养殖产业优化升级 | 第59页 |
·提高大黄鱼养殖技术水平,构建四大技术体系 | 第59-62页 |
·开创大规格鱼种培育模式(南北接力养殖) | 第59-60页 |
·构建优质大黄鱼繁育技术体系 | 第60页 |
·构建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体系 | 第60-61页 |
·构建高效无公害人工饲料研发与应用技术体系 | 第61-62页 |
·构建病害防控与质量安全技术体系 | 第62页 |
·浙江大黄鱼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2-63页 |
·加强浙江大黄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