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蟳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微卫星DNA及应用研究综述 | 第13-24页 |
·微卫星DNA的特点 | 第13-15页 |
·微卫星DNA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页 |
·微卫星DNA的分离 | 第15-19页 |
·引物伸长法 | 第16-17页 |
·杂交选择法 | 第17-18页 |
·FIASCO法 | 第18-19页 |
·微卫星DNA 开发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开发费时,成本高 | 第19-20页 |
·“结巴”带 | 第20页 |
·无效等位基因的存在 | 第20页 |
·等位基因的扩增丢失 | 第20-21页 |
·其它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微卫星DNA 标记在水产动物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21页 |
·基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1-22页 |
·功能基因定位及QTL 分析 | 第22页 |
·用于标记辅助选择 | 第22-23页 |
·亲缘关系的鉴定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日本蟳微卫星部分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24-3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结果 | 第27-31页 |
·基因组DNA提取与酶切 | 第27页 |
·PCR 法筛选日本蟳微卫星阳性克隆 | 第27-28页 |
·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 | 第28页 |
·序列特征分析 | 第28-31页 |
·讨论 | 第31-33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酶切 | 第31页 |
·微卫星标记的筛选 | 第31-32页 |
·微卫星DNA 的特征分析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日本蟳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评估 | 第33-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37页 |
·日本蟳多态性微卫星引物的筛选 | 第35-37页 |
·日本蟳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PCR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 | 第37-38页 |
·微卫星DNA 的检测 | 第38页 |
·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日本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实验材料与主要试剂 | 第40页 |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结果 | 第43-48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3-46页 |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2页 |
·样本的数量 | 第48-49页 |
·日本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第49页 |
·日本蟳群体的遗传变异 | 第49-50页 |
·长江口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封闭港湾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