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机器视觉技术的理论及发展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1.3.1 机器视觉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2 升降器装配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滑轮总成装配线总体结构设计 | 第16-22页 |
2.1 滑轮总成装配线总体结构设计 | 第16-19页 |
2.2 滑轮总成装配线翻转装置机械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2.3 滑轮总成装配线链轮机构机械结构设计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滑轮总成铆合过程仿真分析 | 第22-36页 |
3.1 有限元技术基础 | 第22-25页 |
3.1.1 CAE技术 | 第22页 |
3.1.2 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3.1.3 质量缩放 | 第23-24页 |
3.1.4 接触算法 | 第24-25页 |
3.1.5 自适应网格划分 | 第25页 |
3.2 材料参数 | 第25-26页 |
3.3 滑轮总成模型建立与装配 | 第26-27页 |
3.4 动态接触条件与约束加载 | 第27-28页 |
3.5 划分网格与质量缩放设置 | 第28-29页 |
3.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3.6.1 旋铆变形前后 | 第29-30页 |
3.6.2 接触分析 | 第30-33页 |
3.7 旋铆过程受力分析与功能计算 | 第33-3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滑轮总成装配线视觉系统设计 | 第36-59页 |
4.1 视觉系统设计的硬件要求 | 第36页 |
4.2 视觉系统的搭建和选型 | 第36-43页 |
4.2.1 工业光源和照明方法 | 第37-38页 |
4.2.2 工业相机 | 第38-40页 |
4.2.3 工业镜头 | 第40-42页 |
4.2.4 图像采集模块和ARM处理器 | 第42-43页 |
4.3 视觉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4.4 图像预处理 | 第44-48页 |
4.4.1 图像增强 | 第44-46页 |
4.4.2 图像去噪 | 第46-47页 |
4.4.3 形态学处理 | 第47-48页 |
4.5 图像分割和边缘检测 | 第48-53页 |
4.5.1 图像分割 | 第48-50页 |
4.5.2 边缘检测 | 第50-52页 |
4.5.3 轮廓匹配 | 第52-53页 |
4.6 基于Hough变换的圆检测和连续检测的实现 | 第53-57页 |
4.6.1 Hough变换原理 | 第53-54页 |
4.6.2 基于Hough变换的圆检测 | 第54-56页 |
4.6.3 连续检测的实现 | 第56-5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滑轮总成装配线控制系统设计 | 第59-73页 |
5.1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 | 第59-61页 |
5.2 PLC控制流程 | 第61-64页 |
5.3 ARM与PLC的通信格式设置 | 第64-68页 |
5.3.1 ARM与PLC的物理连接 | 第64页 |
5.3.2 PLC通信格式设置 | 第64-65页 |
5.3.3 ARM通信格式设置 | 第65-68页 |
5.4 ARM对PLC的读写操作 | 第68-72页 |
5.4.1 通信协议 | 第68-69页 |
5.4.2 向PLC中写数据 | 第69-70页 |
5.4.3 读PLC中数据 | 第70-71页 |
5.4.4 现场测试分析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