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12-15岁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引言第18-19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第19-44页
    1 人格及健全人格的含义第19-23页
        1.1 人格的定义第19-20页
        1.2 健全人格的含义第20-22页
        1.3 与健全人格培养相关的概念第22-23页
    2 初中生的人格结构及影响因素第23-31页
        2.1 初中生的人格结构第23-25页
        2.2 初中生的人格发展特点第25-28页
            2.2.1 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年龄特点第26页
            2.2.2 初中生人格发展的性别特点第26-28页
        2.3 初中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8-31页
    3 初中生人格的评定方法第31-35页
        3.1 初中生人格的问卷评定第31-32页
        3.2 初中生人格的情境实验测量第32-33页
        3.3 初中生人格的脑电测量第33-35页
    4 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第35-44页
        4.1 健全人格培养的相关理论第35-41页
            4.1.1 国内相关理论第35-38页
            4.1.2 国外相关理论第38-41页
        4.2 国内外有关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第41-44页
            4.2.1 国外相关研究第41-42页
            4.2.2 国内相关研究第42-44页
第二部分 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第44-53页
    1 本研究遵循的指导原则第44-45页
        1.1 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参照生态化思想,从整体的角度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第44页
        1.2 以国家相关政策和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第44-45页
    2 研究的总体思路第45-47页
    3 研究问题与假设第47-49页
        3.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构建第47-48页
        3.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的设计第48页
        3.3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教育现场实验第48页
        3.4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第48-49页
    4 研究意义第49-51页
        4.1 理论意义第49页
        4.2 实践意义第49-51页
            4.2.1 促进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第49-50页
            4.2.2 有助于初中生整体能力的提升第50页
            4.2.3 有助于初中生客观地评价自我、提高自我认知第50-51页
    5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51-53页
        5.1 初中生人格培养研究的心理学依据不足第51页
        5.2 缺少对初中生整体人格培养的实验研究第51-52页
        5.3 缺乏对初中生人格培养的多种测评方式的综合运用第52-53页
第三部分 实证研究第53-149页
    研究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构建第53-83页
        研究1—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总目标的构建第53-70页
            1 研究目的第53页
            2 研究方法第53-55页
                2.1 被试第53-54页
                2.2 测量方法及工具第54-55页
                    2.2.1 内容分析法第54页
                    2.2.2 问卷法第54-55页
                2.3 研究程序第55页
                2.4 数据处理第55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55-66页
                3.1 54个人格特质项的内容分析结果第55-57页
                3.2 问卷调查结果第57-66页
            4 讨论第66-70页
                4.1 初中生人格结构是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确定的关键第66-67页
                4.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应以具有典型性的积极人格特质为培养重点第67-70页
        研究1—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阶段目标构建第70-83页
            1 研究目的第70页
            2 研究方法第70-71页
                2.1 研究对象第70页
                2.2 研究工具第70页
                2.3 对结果的质性分析第70-71页
                2.4 内容效度的检验第71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71-79页
                3.1 从初中生关键的年龄特点出发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第71-73页
                3.2 初中教师、家长关于各年级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描述结果第73-75页
                3.3 初中健全人格培养阶段目标的最终确定第75-79页
            4 讨论第79-83页
                4.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年级阶段目标的适用性分析第79页
                4.2 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阶段目标与其人格发展特点的对应性分析第79-83页
    研究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团体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库设计第83-106页
        1 研究目的第83页
        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的制定第83-97页
            2.1 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第83-90页
                2.1.1 活动理论第83-84页
                2.1.2 沉浸体验理论第84-87页
                2.1.3 发展的关键期理论第87-88页
                2.1.4 群体社会化理论第88-89页
                2.1.5 团体动力说第89-90页
            2.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最佳载体第90-91页
            2.3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方案的设计第91-97页
                2.3.1 活动编制与选取的原则和标准第91-96页
                2.3.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方案的筛选和完善第96-97页
        3 预实验——对团体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方案的检验第97-101页
            3.1 预实验研究程序第97-98页
            3.2 预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8-101页
                3.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第98-99页
                3.2.2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第99-101页
        4 讨论第101-106页
            4.1 团体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是培养初中生健全人格的最佳载体第101-103页
            4.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方案的有效性第103-106页
    研究3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教育现场实验第106-140页
        1 研究目的第106页
        2 研究假设第106页
        3 研究方法第106-111页
            3.1 研究被试第106-107页
            3.2 研究工具第107-110页
                3.2.1 初中生人格问卷评定第107页
                3.2.2 情境实验测量第107-110页
            3.3 研究程序第110页
            3.4 统计分析第110-111页
        4 研究结果第111-135页
            4.1 问卷评定结果第111-124页
                4.1.1 初一年级问卷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11页
                4.1.2 初一年级问卷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11-115页
                4.1.3 初二年级问卷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15页
                4.1.4 初二年级问卷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15-119页
                4.1.5 初三年级问卷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19页
                4.1.6 初三年级问卷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19-124页
            4.2 情境实验评定结果第124-135页
                4.2.1 初一年级情境实验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24页
                4.2.2 初一年级情境实验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24-128页
                4.2.3 初二年级情境实验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28页
                4.2.4 初二年级情境实验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28-132页
                4.2.5 初三年级情境实验前测同质性检验第132页
                4.2.6 初三年级情境实验各维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定结果第132-135页
        5 讨论第135-140页
            5.1 初中生健全人格现场教育的实施第135-136页
            5.2 初中生健全人格的教育实验现场中评定工具的运用第136-140页
    研究4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基于自我控制的分析第140-149页
        1 研究目的第140页
        2 研究假设第140页
        3 研究方法第140-144页
            3.1 研究被试第140-141页
            3.2 研究思路第141页
            3.3 实验材料第141-142页
            3.4 实验程序第142-143页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第143-144页
        4 数据结果第144-147页
        5 讨论第147-149页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第149-166页
    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的构建第149-151页
    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设计第151-153页
    3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的实施第153-154页
    4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活动库的有效性第154-157页
        4.1 问卷和情境实验相结合第155-156页
        4.2 行为指标和电生理指标相结合第156-157页
    5 对于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的启示及培养策略第157-162页
        5.1 家庭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第158-159页
        5.2 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关注教师健全人格塑造,实施健全人格教育第159-160页
        5.3 大力宣扬社会主流文化,提高媒体传播素养第160-161页
        5.4 推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第161-162页
    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2-164页
        6.1 秉持积极心理学理念,通过健全人格培养来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第162-163页
        6.2 构建了初中生人格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具体的培养活动方案第163页
        6.3 从多方法评定角度证明了人格教育活动库的有效性第163-164页
    7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64-166页
        7.1 本研究不足第164页
            7.1.1 研究样本不足第164页
            7.1.2 缺乏对培养结果的持续性及有效性的后效测量第164页
            7.1.3 缺乏其他特质的脑电测量第164页
        7.2 研究展望第164-166页
            7.2.1 样本容量及样本代表性第164-165页
            7.2.2 延长培养周期,增加后效第165页
            7.2.3 开展初中生人格教育现场实验模式:横向、纵向研究相结合第165页
            7.2.4 对人格的其他特质进行脑电测量第165-166页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第166-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80页
附录1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确立的教师调查问卷第180-182页
附录2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确立的家长调查问卷第182-184页
附录3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确立的学生调查问卷第184-186页
附录4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年级阶段目标确定的教师描述问卷第186-187页
附录5 初中生健全人格培养年级阶段目标确定的家长描述问卷第187-188页
附录6 初中生人格自评问卷(节选)第188-189页
附录7 团体体验式心理训练活动方案具体内容(节选)第189-195页
附录8 教育现场实验照片第195-198页
后记第198-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互动研究
下一篇:6-12岁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