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法国哲学论文--二十世纪哲学论文--其他论文

利科隐喻思想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4-23页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第14-17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第17-21页
    三、研究思路第21-23页
第1章 从语词到话语:隐喻工作范围的变化第23-51页
    1.1 语词层次隐喻研究的局限第25-37页
        1.1.1 语词的优先性——古典修辞学衰落的根源第25-33页
        1.1.2 符号学二分法的困境第33-35页
        1.1.3 新修辞学重建修辞学的失败第35-37页
    1.2 句子层次隐喻研究的进步与不足第37-43页
        1.2.1 本体与喻体的相互作用第38-40页
        1.2.2 布莱克的隐喻理论的进步第40-43页
    1.3 强调话语——从语义学到诠释学的过渡第43-49页
        1.3.1 话语语义学与语词语义学的划分第43-46页
        1.3.2 话语——隐喻与文本的共同基础第46-49页
    1.4 小结第49-51页
第2章 语义更新——隐喻的工作机制第51-61页
    2.1 相似性——语义更新的基础第52-56页
        2.1.1 隐喻中的形象化第52-54页
        2.1.2 相似性的作用第54-56页
    2.2 想象力——语义更新的动力第56-60页
        2.2.1 隐喻与心理语言学第56-57页
        2.2.2 想象力与隐喻第57-60页
    2.3 小结第60-61页
第3章 隐喻与真理第61-81页
    3.1 隐喻与确定性真理第62-72页
        3.1.1 隐喻的修辞学地位第64-67页
        3.1.2 本体论-神学中隐喻的隐性存在第67-68页
        3.1.3 隐喻与科学真理的矛盾第68-70页
        3.1.4 二十世纪隐喻研究的繁荣第70-72页
    3.2 存在论视阈下的“隐喻之真”第72-79页
        3.2.1 真理与存在第74-77页
        3.2.2 形而上学中的隐喻第77-79页
    3.3 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解开意义之谜:隐喻指称对世界的重新描述第81-103页
    4.1 隐喻指称假设第82-86页
    4.2 隐喻指称的本体论地位第86-90页
    4.3 逻辑演绎模型:隐喻指称对科学的解释第90-96页
    4.4 隐喻指称对文本的解释第96-101页
    4.5 小结第101-103页
第5章 从文本到行动——隐喻的实践意义第103-123页
    5.1 文本与有意义的行为第104-107页
    5.2 隐喻诠释学在人文科学中的实践第107-109页
    5.3 人文科学文本的解释——虚拟与真实第109-120页
        5.3.1 精神分析中的隐喻第111-115页
        5.3.2 隐喻与宗教文本的模仿第115-117页
        5.3.3 历史叙事的开放性第117-120页
    5.4 小结第120-123页
结语第123-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5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尼采的“苏格拉底问题”
下一篇: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协同及其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