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挫折教育研究--以烟台市某中职学校为例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挫折教育概述 | 第17-19页 |
(一)概念解析 | 第17-18页 |
1.挫折 | 第17页 |
2.挫折教育 | 第17-18页 |
(二)中职学校挫折教育的特殊性 | 第18-19页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挫折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9-38页 |
(一)调查方法 | 第19页 |
1.问卷调查 | 第19页 |
2.案例分析 | 第19页 |
3.个别访谈 | 第19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19-38页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19-34页 |
2.工作案例分析 | 第34-37页 |
3.个别访谈情况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中职学校挫折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38-44页 |
(一)个人因素 | 第38页 |
(二)家庭因素 | 第38-39页 |
1.家庭环境 | 第39页 |
2.家庭教育 | 第39页 |
(三)学校因素 | 第39-42页 |
1.重视程度不够 教育目标偏差 | 第39-40页 |
2.德育作用缺失 师资力量薄弱 | 第40页 |
3.资源整合不力 教育内容乏味 | 第40-41页 |
4.就业引领不足 校园文化缺失 | 第41-42页 |
(四)社会因素 | 第42-44页 |
1.社会转型加剧中职学生挫折程度 | 第42页 |
2.社会成见造成中职学生认可度低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中职学校挫折教育的实践探索 | 第44-51页 |
(一)转变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 第44页 |
(二)注重队伍建设 完善工作网络 | 第44-45页 |
1.学生科 | 第45页 |
2.班主任 | 第45页 |
3.服务人员 | 第45页 |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优势 夯实挫折教育根基 | 第45-47页 |
1.德育课教学 | 第45-46页 |
2.专业课教学 | 第46-47页 |
(四)拓展教育形式 力求挫折教育无缝覆盖 | 第47-48页 |
1.开展“五常”创建 巩固挫折教育成果 | 第47页 |
2.成立学生社团 创新挫折教育载体 | 第47页 |
3.组织实践活动 拓宽挫折教育渠道 | 第47-48页 |
(五)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展 汇聚教育合力 | 第48-51页 |
1.家庭层面 | 第48-49页 |
2.学校层面 | 第49页 |
3.社会层面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A | 第54-56页 |
附录B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