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导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3页 |
1.国内研究述评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三)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1.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3-14页 |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1.创新之处 | 第14页 |
2.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二、理论基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 第15-19页 |
(一)农民合作社的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农民合作社的概念 | 第15页 |
2.农民合作社的原则 | 第15页 |
3.农民合作社的类型 | 第15-16页 |
(二)西方合作社理论 | 第16-17页 |
1.欧洲合作社思想学派 | 第16页 |
2.北美合作社思想学派 | 第16-17页 |
3.当代西方合作社相关理论 | 第17页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17-19页 |
1.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2.列宁、斯大林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18页 |
3.毛泽东的合作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三、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分析与借鉴 | 第19-23页 |
(一)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实践 | 第19-21页 |
1.美加合作社的发展实践 | 第19-20页 |
2.欧洲合作社的发展实践 | 第20页 |
3.日韩合作社的发展实践 | 第20-21页 |
(二)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社的基本经验 | 第21-23页 |
1.健全完善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法律法规 | 第21页 |
2.突出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支持 | 第21页 |
3.持续提升农民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 第21-23页 |
四、现状分析: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历史演进与现实探究 | 第23-31页 |
(一)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历史演进 | 第23-25页 |
1.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1950年—1957年) | 第23-24页 |
2.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1958年—1978年) | 第24页 |
3.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1978年以来) | 第24-25页 |
(二)我国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25-26页 |
1.数量快速增长 | 第25页 |
2.覆盖领域拓宽 | 第25页 |
3.发展质量提高 | 第25-26页 |
4.带动能力增强 | 第26页 |
5.合作水平提升 | 第26页 |
(三)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突出问题 | 第26-28页 |
1.社会认知度不够高 | 第26-27页 |
2.总体规模偏小 | 第27页 |
3.带动能力较弱 | 第27页 |
4.内部管理运行不规范 | 第27-28页 |
5.发展环境不够宽松 | 第28页 |
(四)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教训 | 第28-31页 |
1.人民公社运动失败的深刻教训 | 第28-29页 |
2.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经验 | 第29-31页 |
五、实证研究:日照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31-40页 |
(一)日照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概况 | 第31-34页 |
1.数量迅速增加 | 第31-32页 |
2.质量明显提升 | 第32页 |
3.服务全面展开 | 第32-33页 |
4.形式灵活多样 | 第33-34页 |
(二)日照市农民合作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第34-37页 |
1.“统购统销”增加了农民收入 | 第34页 |
2.“抱团经营”抵御了市场风险 | 第34-35页 |
3.“产销对接”创新了经营机制 | 第35页 |
4.“利益共享”促进了合作共赢 | 第35-36页 |
5.“专业功能”带动了规模经营 | 第36页 |
6.“融合发展”引导了资本下乡 | 第36-37页 |
(三)日照市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做法 | 第37-38页 |
1.领导推动 | 第37页 |
2.典型带动 | 第37页 |
3.政策驱动 | 第37-38页 |
4.产业拉动 | 第38页 |
(四)日照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38-40页 |
1.在整体发展上,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层次低、带动力弱 | 第38-39页 |
2.在内部管理上,主要问题是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运作不规范 | 第39页 |
3.在外部环境上,主要问题是服务不优、扶持不够、正面导向不力 | 第39页 |
4.在组织领导上,主要问题是认识不足、体制不顺、方法不当 | 第39-40页 |
六、路径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40-50页 |
(一)规范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 | 第40-43页 |
1.规范农民合作社章程 | 第40-41页 |
2.规范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 | 第41页 |
3.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 | 第41-42页 |
4.规范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 | 第42-43页 |
(二)完善农民合作社盈余分配 | 第43-44页 |
1.优先弥补亏损 | 第43页 |
2.提取公共积累 | 第43页 |
3.严格盈余返还 | 第43页 |
4.搞好股权分红 | 第43-44页 |
(三)创新农民合作社信贷融资 | 第44-46页 |
1.创新合作社股权融资机制 | 第44-45页 |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 第45页 |
3.强化政府对合作社的融资支持 | 第45-46页 |
(四)强化农民合作社人才支撑 | 第46-47页 |
1.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 | 第46页 |
2.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和成员的培训 | 第46-47页 |
3.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 第47页 |
(五)优化农民合作社发展环境 | 第47-50页 |
1.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 第47-48页 |
2.狠抓典型示范引导 | 第48页 |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 第48页 |
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 第48-49页 |
5.加强用地用电和农产品运输支持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及艺术作品: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