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脆江蓠概况 | 第12-15页 |
·形态特征和生活史 | 第12-13页 |
·生活习性和分布 | 第13页 |
·脆江蓠的养殖 | 第13-14页 |
·脆江蓠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大型海藻光合固碳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HCO_3~-的脱水化反应方法 | 第15页 |
·无机碳平衡的动力学方法 | 第15页 |
·δ~(13)C~(12)C同位素示差法 | 第15页 |
·p H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15-16页 |
·p H漂移技术 | 第16页 |
·大型海藻对无机碳的吸收利用机制 | 第16-20页 |
·海水无机碳体系 | 第16-17页 |
·影响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因素 | 第17-18页 |
·大型海藻对无机碳的吸收利用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光照和氮源加富对脆江蓠光合固碳的影响 | 第21-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页 |
·实验设计 | 第22页 |
·溶解氧(DO)的测量和光合产氧速率计算 | 第22-23页 |
·无机碳组分测量和光合固碳速率计算 | 第23页 |
·数据处理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9页 |
·添加氮磷对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 第23-24页 |
·脆江蓠光合产氧速率 | 第24-25页 |
·无机碳体系的变化 | 第25-29页 |
·讨论 | 第29-32页 |
·添加氮磷对养殖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 第29页 |
·脆江蓠在不同光照和氮盐条件下对无机碳体系的影响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脆江蓠在不同CO_2浓度条件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的昼夜变化 | 第32-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4页 |
·材料 | 第33页 |
·实验设计 | 第33页 |
·测定方法和无机碳体系参数计算 | 第33页 |
·CO_2通量(F)的计算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水体p H的变化 | 第34-35页 |
·水体无机碳体系的变化 | 第35-38页 |
·海-气界面CO_2交换通量(F)的变化 | 第38-39页 |
·脆江蓠的生理响应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5页 |
·对水体碳酸盐体系的影响 | 第41-43页 |
·脆江蓠的生理响应 | 第43-45页 |
第四章 碳源和氮源加富对脆江蓠生长及生化组分的影响 | 第45-5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实验设计 | 第46页 |
·瞬时生长率(SGR)的测定 | 第46页 |
·生化组分的测定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藻体的生长 | 第47-48页 |
·可溶性总糖和蛋白质含量 | 第48-50页 |
·叶绿素a和藻红蛋白含量 | 第50-51页 |
·总氮和总碳含量 | 第51-53页 |
·讨论 | 第53-56页 |
·对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对生化组成的影响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