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理论意义 | 第9页 |
| ·实践意义 | 第9页 |
| ·研究设计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 ·研究设计 | 第10页 |
| ·研究假设 | 第10-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 ·成人依恋 | 第11-20页 |
| ·成人依恋的概述 | 第11-18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 ·自我同一性 | 第20-26页 |
| ·自我同一性的概述 | 第20-25页 |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 ·亲密关系 | 第26-28页 |
| ·亲密关系的概述 | 第26-27页 |
| ·亲密关系满意度及其测量 | 第27-28页 |
| ·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28-31页 |
| ·成人依恋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28-29页 |
| ·成人依恋和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 第29-30页 |
| ·自我同一性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30-31页 |
| 第3章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 第31-34页 |
| ·关系研究的被试 | 第31页 |
| ·关系研究的工具 | 第31-32页 |
| ·关系研究的方法 | 第32-34页 |
| ·问卷施测过程 | 第32-33页 |
| ·数据分析 | 第33-34页 |
| 第4章 关系研究的结果 | 第34-50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的总体特征及人口统计学差异 | 第34-39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总体特征 | 第34页 |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特征 | 第34-35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自我同一性的性别差异 | 第35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自我同一性的年级差异 | 第35-37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及自我同一性的恋爱时长差异 | 第37-38页 |
| ·不同成人依恋及同一性类型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满意度差异 | 第38-39页 |
| ·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和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 第39-40页 |
| ·以同一性为中介的结构模型检验 | 第40-43页 |
| ·同一性在亲近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结构模型检验 | 第40-42页 |
| ·同一性在焦虑与亲密关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结构模型检验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50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总体特征及差异检验分析 | 第43-45页 |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总体特征及差异检验分析 | 第45-46页 |
| ·大学生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 第46-48页 |
| ·自我同一性在成人依恋和亲密关系满意度中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 第48-50页 |
| 第5章 改善亲密关系的团体干预研究 | 第50-63页 |
| ·干预研究的目的 | 第50页 |
| ·干预研究的假设 | 第50页 |
| ·干预研究的被试选取 | 第50页 |
| ·干预研究的设计 | 第50-51页 |
| ·干预研究的实施过程 | 第51页 |
| ·干预研究效果的评估方法 | 第51-52页 |
| ·量表评估方法 | 第51-52页 |
| ·质性评估方法 | 第52页 |
| ·团体干预方案的制定 | 第52-55页 |
| ·实验组团体干预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 ·实验组团体干预具体方案 | 第53-55页 |
| ·干预研究的结果 | 第55-63页 |
| ·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前测差异比较 | 第55-56页 |
| ·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后测差异比较 | 第56-57页 |
| ·实验组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57-58页 |
| ·控制组成人依恋、自我同一性及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前后测差异比较 | 第58-60页 |
| ·干预研究的质性研究结果 | 第60-63页 |
| 第6章 讨论 | 第63-67页 |
| ·团体干预效果的总体评价 | 第63页 |
| ·实验组、控制组干预效果比较讨论 | 第63-67页 |
|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在成人依恋上的变化讨论 | 第63-64页 |
|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在自我同一性上的变化讨论 | 第64-65页 |
| ·实验组、控制组被试在亲密关系满意度上的变化讨论 | 第65-67页 |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总结 | 第67-69页 |
|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67-69页 |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7-68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