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探析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三、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第一章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理论概说第14-24页
 第一节 相关术语界定第14-20页
  一、 对质的普通含义与作为权利的对质第14-15页
  二、 对质权与传闻证据规则第15-18页
  三、 对质权与交叉询问规则第18-20页
 第二节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内涵第20-24页
  一、 在场权第21页
  二、 面对面的权利第21-22页
  三、 询问的权利第22页
  四、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中证人宣誓第22-24页
第二章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正当性根据第24-30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24-26页
  一、 诉讼主体性理论第24-25页
  二、 程序正义理论第25-26页
 第二节 制度基础第26-30页
  一、 无罪推定原则第27-28页
  二、 现代辩护制度第28-29页
  三、 强制取证程序第29-30页
第三章 中国确立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30-38页
 第一节 中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对质权的现状第30-32页
  一、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在中国宪法中全面缺失第30-31页
  二、 刑事被告人对质权在刑事法律中基本缺位第31-32页
 第二节 中国确立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必要性第32-33页
  一、 确立对质权是中国宪政发展和承担国际法义务的需要第32-33页
  二、 确立对质权是保证公正审判的需要第33页
 第三节 中国确立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可行性第33-38页
  一、 中国宪政发展为对质权的确立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3-34页
  二、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确立为对质权提供了制度保障第34-38页
第四章 中国确立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制度保障第38-46页
 第一节 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第38-40页
 第二节 完善现行刑事辩护制度第40-42页
 第三节 建立强制取证程序第42-46页
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4-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
下一篇:论我国陪审制度的发展方向--以某某省高院陪审制度改革为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