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RFID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缩略语索引表 | 第13-14页 |
1 绪论 | 第14-30页 |
·物联网简介 | 第14-16页 |
·物联网体系结构 | 第14-15页 |
·物联网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RFID概述 | 第16-26页 |
·RFID系统组成 | 第16-18页 |
·RFID系统安全 | 第18-21页 |
·RFID安全协议 | 第21-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8-30页 |
2 RFID安全协议研究基础 | 第30-40页 |
·预备知识 | 第30-32页 |
·伪随机数发生器 | 第30页 |
·Hash函数 | 第30页 |
·中国剩余定理 | 第30-31页 |
·二次剩余 | 第31页 |
·代理重加密机制 | 第31-32页 |
·UC安全框架 | 第32-39页 |
·UC框架概述 | 第33-34页 |
·协议安全性定义 | 第34-38页 |
·通用可组合定理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单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 | 第40-56页 |
·研究现状 | 第41-47页 |
·相关工作 | 第41-42页 |
·典型协议分析 | 第42-47页 |
·协议模型 | 第47-48页 |
·交互模型 | 第47页 |
·安全与隐私需求 | 第47-48页 |
·协议描述 | 第48-50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0-54页 |
·想函数F_(TRANS) | 第50-52页 |
·UC安全性证明 | 第52-54页 |
·安全性与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RFID标签组证明协议 | 第56-82页 |
·研究现状 | 第56-61页 |
·相关工作 | 第56-58页 |
·典型协议分析 | 第58-61页 |
·标签读取顺序无关的离线组证明协议 | 第61-72页 |
·协议模型 | 第61-63页 |
·协议描述 | 第63-66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66-70页 |
·安全性与性能比较 | 第70-72页 |
·一个标签顺序读取组证明协议的分析与改进 | 第72-81页 |
·Sundaresan等人协议的安全性需求 | 第72页 |
·Sundaresan等人协议的漏洞分析 | 第72-77页 |
·改进方案 | 第77-80页 |
·新协议安全性与性能分析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RFID标签组转移协议 | 第82-94页 |
·相关工作 | 第82-83页 |
·协议模型 | 第83-84页 |
·交互模型 | 第83页 |
·安全与隐私需求 | 第83-84页 |
·协议描述 | 第84-87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87-91页 |
·理想函数F_(GOT) | 第87-89页 |
·UC安全性证明 | 第89-91页 |
·安全性与性能比较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云计算环境下标签所有权转移协议 | 第94-108页 |
·相关工作 | 第95页 |
·云计算环境下标签所有权转移模型 | 第95-97页 |
·交互模型 | 第96页 |
·安全与隐私需求 | 第96-97页 |
·协议描述 | 第97-101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101-106页 |
·理想函数ROT | 第101-103页 |
·UC安全性证明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7 结论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