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苏童小说的审丑艺术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0页
绪论第10-15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 苏童的审丑意识溯源第15-23页
 (一)美、丑与审美、审丑辨析第15-18页
 (二) 苏童的审丑意识窥探第18-23页
  1.童年经验第18-20页
  2.文革的影响第20-21页
  3.西方审丑思潮的驱动第21页
  4.苏童的审丑自觉第21-23页
二 苏童小说的审丑表现与特征第23-38页
 (一)性的颠倒式裸呈第23-26页
 (二)爱的缺席第26-31页
  1.父子之疏第26-27页
  2.夫妻之离第27-29页
  3.兄弟之隙第29页
  4.母女之悖第29-31页
  5.姐妹之争第31页
 (三)死亡的骤临第31-35页
  1.暴力宣泄下的死亡降临第32-33页
  2.情欲背景下的死亡事件第33-34页
  3.仇恨支配下的死亡呈现第34-35页
 (四)苏童小说的审丑特征第35-38页
  1.语言的节制与狂欢第35-36页
  2.细节的粗浅呈现与放大镜式的肆意展览第36-38页
三 苏童小说的审丑价值第38-43页
 (一)审丑具备比审美更深刻的快感第38-40页
 (二)审丑书写带来的叙事张力第40-41页
 (三)审丑是解剖深层人性的绝佳手段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一: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民族寓言到文学神话--“寻根文学”与1980年代小说创作的变革
下一篇:“剪灯三话”与明代士人心态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