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关于“寻根文学”的研究综述 | 第9-16页 |
一、困境中突围:“寻根文学”及其思想与知识空间 | 第16-23页 |
(一)西方文化冲击与民族文化本位的焦虑 | 第16-18页 |
(二)国内文化热氛围与海外新儒学遥相呼应 | 第18-20页 |
(三)新时期文学瓶颈与拉美文学启示 | 第20-23页 |
二、文化记忆与民族寓言:“寻根文学”的文化想象 | 第23-42页 |
(一)“根”的寻找与倾诉 | 第23-26页 |
(二)民间文化归来——贾平凹“商州三录” | 第26-31页 |
(三)国民劣根性批判——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 第31-36页 |
(四)传统文化、性格的弘扬——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 第36-38页 |
(五)仁义道德的现代审视——王安忆《小鲍庄》 | 第38-42页 |
三、“寻根文学”与1980年代小说的可能性 | 第42-52页 |
(一)从民族寓言到文学神话 | 第42-47页 |
(二)“寻根文学”与1980年代小说的嬗变 | 第47-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