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支撑钢框架可替换耗能梁段的抗震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课题创新性 | 第17-18页 |
| 第2章 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耗能梁段受力分析 | 第19-20页 |
| ·耗能梁段对偏心支撑框架结构的影响 | 第20-22页 |
| ·耗能梁段对偏心支撑框架强度的影响 | 第20-21页 |
| ·耗能梁段对偏心支撑框架刚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 ·规范中有关耗能梁段的规定 | 第22-27页 |
| ·“抗震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 ·“高钢规程”中的相关规定 | 第23-27页 |
| 第3章 耗能梁段的试验研究 | 第27-65页 |
| ·试验概况 | 第27-31页 |
| ·试件设计 | 第27-28页 |
| ·试验加载装置 | 第28-29页 |
| ·试验加载制度 | 第29页 |
| ·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29-31页 |
| ·试件测点布置及数据采集 | 第31-34页 |
| ·应变测点布置 | 第31-32页 |
| ·位移计布置 | 第32-33页 |
| ·数据采集 | 第33-34页 |
| ·试验现象 | 第34-39页 |
| ·破坏模式 | 第39-46页 |
| ·应力分析 | 第46-58页 |
| ·数据处理 | 第46页 |
| ·应力分析 | 第46-58页 |
| ·滞回性能分析 | 第58-62页 |
| ·滞回曲线分析 | 第58-60页 |
| ·骨架曲线分析 | 第60-62页 |
| ·能量耗散系数分析 | 第62页 |
| ·转角与承载力分析 | 第62-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 第4章 可替换耗能梁段的有限元分析 | 第65-84页 |
| ·建立可替换独立耗能梁段的有限元模型 | 第65-66页 |
| ·几何参数的确定 | 第65页 |
| ·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65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5-66页 |
| ·耗能梁段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分析 | 第66-73页 |
| ·应力分布及变形 | 第66-68页 |
| ·力学性能 | 第68-71页 |
| ·延性分析 | 第71-73页 |
| ·耗能梁段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分析 | 第73-80页 |
| ·应力分布及变形 | 第73-75页 |
| ·滞回性能分析 | 第75-77页 |
| ·骨架曲线分析 | 第77-79页 |
| ·耗能分析 | 第79-80页 |
| ·可替换耗能梁段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第80-82页 |
| ·应力分布 | 第80页 |
| ·承载能力 | 第80-81页 |
| ·破坏模式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结论和展望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