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支撑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及对比选型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0-15页 |
·国内外框架-支撑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偏心支撑结构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RC框架-支撑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弹塑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RC框架-支撑结构弹塑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7-29页 |
·概述 | 第17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17-26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概述 | 第17-18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18页 |
·多自由度体系等效成单自由度体系的方法 | 第18-20页 |
·侧向荷载加载模式 | 第20-22页 |
·FEMA-273及ATC-40 | 第22-25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 第25-26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26-28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26页 |
·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6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27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27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分析程序ETABS简介 | 第29-34页 |
·ETABS概述 | 第29页 |
·ETABS的建模功能 | 第29-30页 |
·ETABS的分析功能 | 第30页 |
·ETABS中实现pushover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30-31页 |
·ETABS中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一般过程 | 第31页 |
·ETABS中框架非线性铰的定义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RC框架-支撑结构的弹塑性分析与选型 | 第34-60页 |
·概述 | 第34页 |
·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参数设置 | 第34-36页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的参数设置 | 第36-38页 |
·RC框架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8-43页 |
·建立RC框架结构模型 | 第38-39页 |
·框架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39-41页 |
·RC框架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41-43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43-47页 |
·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模型 | 第43-44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4-45页 |
·框架-剪力墙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45-47页 |
·RC框架-支撑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对比分析 | 第47-60页 |
·建立RC框架-支撑结构模型 | 第47-48页 |
·RC框架-支撑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8-55页 |
·RC框架-支撑结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5-58页 |
·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归纳和结构选型 | 第58-60页 |
第5章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 | 第60-65页 |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比概述 | 第60页 |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的结果对比的方法 | 第60-64页 |
·分析结果对比 | 第61-64页 |
·对两种弹塑性分析方法的总结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