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罗书籍交流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二、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 第11-15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唐罗书籍交流的历史背景 | 第17-25页 |
一、唐朝社会状况 | 第17-21页 |
(一)政治、经济和军事 | 第17-18页 |
(二)思想、科技和文化 | 第18-20页 |
(三)对外交流 | 第20-21页 |
二、唐朝时期的新罗社会状况 | 第21-22页 |
(一)三国时期的新罗 | 第21-22页 |
(二)统一时期的新罗 | 第22页 |
三、唐与新罗的文化交流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唐罗书籍交流发生的原因 | 第25-37页 |
一、唐罗书籍交流的外在条件 | 第26-31页 |
(一)汉语教育 | 第26-27页 |
(二)交通发达 | 第27-28页 |
(三)政策开放 | 第28-31页 |
二、唐罗书籍交流的内在因素 | 第31-37页 |
(一)唐朝势力扩张需要 | 第31-34页 |
(二)新罗国家发展需要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唐罗书籍交流的渠道与类型 | 第37-56页 |
一、唐罗书籍交流的渠道 | 第37-45页 |
(一)官方交流 | 第37-43页 |
(二)民间交流 | 第43-45页 |
二、唐罗书籍交流的类型 | 第45-53页 |
(一)经部书籍 | 第45-46页 |
(二)史部书籍 | 第46-47页 |
(三)子部书籍 | 第47-49页 |
(四)集部书籍 | 第49-50页 |
(五)佛教典籍 | 第50-53页 |
(六)道教书籍 | 第53页 |
三、当前韩国对汉籍的保存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唐罗书籍交流对新罗汉文学的影响 | 第56-83页 |
一、新罗对汉籍的吸收和利用 | 第56-65页 |
(一)以儒家经典为中心开科取士 | 第56-58页 |
(二)以官制为中心开展制度研习 | 第58-62页 |
(三)以文集为中心学习汉文写作 | 第62-65页 |
二、新罗汉文学写作的发展 | 第65-83页 |
(一)新罗留唐学生的汉文写作 | 第66-79页 |
(二)其他新罗文人的汉文写作 | 第79-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主要参考及征引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