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一、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一)研究的目的第9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综述第10-12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一)研究方法第12页
  (二)创新点第12-14页
第二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产生第14-21页
 一、邓小平法治思想产生的条件第14-17页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法制建设第14-15页
  (二)五七年反右运动以后法制建设停滞不前第15页
  (三)“文革”导致法制建设被破坏以及反思第15-16页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变革第16-17页
 二、邓小平法治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与文化借鉴第17-21页
  (一)法制与法治概念辨析第18-19页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法治思想第19-20页
  (三)毛泽东的法治思想第20页
  (四)中国传统法治思想第20-21页
第三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征第21-31页
 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2-30页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相结合第22-24页
  (二)法治需要构建完备的法律体系第24-26页
  (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和人员素质提升第26-28页
  (四)开展全民法制教育和法制思想宣传第28-30页
 二、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理论特征第30-31页
  (一)时代性第30页
  (二)民族性第30-31页
  (三)开放性第31页
  (四)实践性第31页
第四章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启示第31-39页
 一、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历史贡献第32-36页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础第32-33页
  (二)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第33-34页
  (三)构建了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一体建设第34-36页
 二、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当代启示第36-39页
  (一)法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第36-37页
  (二)法治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第37-39页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致谢第42-43页
个人简介第4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人民观及其当代价值
下一篇:沈阳市沈河区基层理论宣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