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英文缩略表第12-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第13-15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概述第13-1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原学第1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第14-15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因子第15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治第15页
   ·5 -甲硫腺苷/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5’-Methylthioadenosine/S-adenosylho- mocysteine nucleosidase,Pfs)第15-24页
       ·Pfs底物的产生第16-18页
     ·MTA、SAH和 5’dADO累积的影响第18-19页
     ·Pfs分解代谢核酸第19页
     ·密度感应系统中的Pfs第19-21页
     ·Pfs作为新型抗生素的研究方向第21-24页
第二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基因缺失株的构建第24-35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菌株及载体第24页
     ·主要酶及试剂第24页
     ·仪器设备第24页
     ·PCR引物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30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Δpfs缺失株的构建第25-28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Δpfs基因缺失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8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Δpfs缺失回复株的构建第28-30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野生株、Th4Δpfs基因缺失株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第30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野生株、Th4Δpfs基因缺失株以及缺失回复株cTh4Δpfs的黏附入侵试验第30页
   ·实验结果第30-34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Δpfs基因缺失株的筛选及鉴定第30-31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Δpfs基因缺失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1-32页
     ·Th4Δpfs回复株的筛选及鉴定第32-33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野生株、Th4Δpfs缺失株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 . 21第33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Th4野生株、Th4Δpfs缺失株以及cTh4Δpfs回复株的黏附入侵试验第33-34页
   ·实验讨论第34-35页
第三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参与合成AI-2 的功能验证第35-47页
   ·实验材料第35-36页
     ·菌株及载体第35页
     ·主要酶及试剂第35页
     ·仪器设备第35页
     ·PCR引物第35-36页
   ·实验方法第36-40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luxS回复株的构建第36-38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 luxS回复株中pfs和luxS转录情况第38-39页
     ·RA luxS回复株信号分子AI-2 的检测第39页
     ·RA Pfs克隆与表达第39-40页
     ·重组蛋白表达第40页
     ·AI-2 的体外合成第40页
   ·实验结果第40-46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luxS回复株的鉴定:第40-42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uxS基因回复株中pfs和luxS转录水平第42-43页
     ·luxS回复株信号分子AI-2 的检测第43-44页
     ·RA-Pfs、APEC-Pfs及APEC-LuxS蛋白表达及纯化第44-45页
     ·AI-2 的体外合成第45-46页
   ·实验讨论第46-47页
第四章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单抗的制备第47-53页
   ·实验材料第47页
     ·生物材料第47页
     ·主要试剂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49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的表达及纯化第47页
     ·动物免疫第47-48页
     ·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8页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筛选第48页
     ·Ig类及亚类测定第48页
     ·单抗腹水的制备及效价检测第48页
     ·腹水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鉴定第48-49页
   ·实验结果第49-52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的表达及纯化第49-50页
     ·鸭疫里默氏杆菌Pfs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制备第50页
     ·单抗腹水的效价检测第50-51页
     ·Ig类及亚类测定第51页
     ·腹水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鉴定第51-52页
   ·实验讨论第52-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61页
作者简历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yl1黄叶突变体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下一篇:稳定表达西尼罗病毒prM-E蛋白细胞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