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一、引言 | 第13-18页 |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1.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 2.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 (四)创新点 | 第17-18页 |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 第18-21页 |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第18-19页 |
| 1.方法 | 第18页 |
|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18页 |
|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18-19页 |
| (二)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 | 第19-20页 |
| 1.整体性 | 第19页 |
| 2.多样性 | 第19页 |
| 3.科学性 | 第19-20页 |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 | 第20-21页 |
| 1.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 第20页 |
| 2.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第20页 |
| 3.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发展 | 第20-21页 |
| 三、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 | 第21-28页 |
| (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 | 第21-24页 |
| 1.理论教育法 | 第21页 |
| 2.实践教育法 | 第21-22页 |
| 3.典型教育法 | 第22-23页 |
| 4.自我教育法 | 第23页 |
| 5.心理咨询法 | 第23-24页 |
| (二)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法 | 第24-28页 |
| 1.渗透教育法 | 第24-25页 |
| 2.通识教育法 | 第25页 |
| 3.实践教育法 | 第25-26页 |
| 4.宗教教育法 | 第26-27页 |
| 5.心理咨询法 | 第27-28页 |
| 四、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及原因 | 第28-34页 |
| (一)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同点 | 第28-30页 |
| 1.通过课堂教学直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第28-29页 |
| 2.通过多种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 第29-30页 |
| 3.都将心理咨询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 第30页 |
| (二)中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点 | 第30-32页 |
| 1.美国以隐性教育为主,中国以显性教育为主 | 第30-31页 |
| 2.美国注重宗教教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 第31-32页 |
| 3.美国在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设置独立课程 | 第32页 |
| (三)影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同的原因 | 第32-34页 |
| 1.价值观不同 | 第32-33页 |
| 2.经济基础不同 | 第33页 |
| 3.方法论基础不同 | 第33-34页 |
| 五、美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借鉴 | 第34-41页 |
| (一)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 第34-35页 |
| 1.注重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 第34页 |
| 2.注重在校园文化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 第34-35页 |
| 3.注重教育者的言传身教 | 第35页 |
| (二)讲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 | 第35-37页 |
| 1.善用语言艺术 | 第35-36页 |
| 2.多用激励艺术 | 第36页 |
| 3.巧用批评艺术 | 第36-37页 |
|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 第37-41页 |
| 1.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37页 |
| 2.运用网络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 第37-38页 |
| 3.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 4.加强心理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