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四、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五、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一)“反学校文化”的概念 | 第13-14页 |
| (二) 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 | 第14-18页 |
| 第二章 W中职学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现状调查 | 第18-26页 |
| 一、访谈 | 第18-20页 |
| 二、问卷设计 | 第20页 |
| 三、数据收集 | 第20-22页 |
| (一)样本与调查对象 | 第20页 |
| (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第20-21页 |
|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 四、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表现类型划分 | 第22-26页 |
| (一)冷漠怠慢型 | 第22-23页 |
| (二)极端对抗或破坏型 | 第23-24页 |
| (三)贪图享乐型 | 第24-25页 |
| (四)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问题及成因 | 第26-37页 |
| 一、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问题 | 第26-28页 |
| (一)冷漠怠慢型学生的问题表现 | 第26页 |
| (二)极端对抗或破坏型学生的问题表现 | 第26-27页 |
| (三)贪图享乐型的问题表现 | 第27-28页 |
| 二、中职生“反学校文化”产生的原因. | 第28-37页 |
| (一)社会大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 | 第28-30页 |
| 1.流行文化严重冲击学校文化 | 第29页 |
| 2.网络文化严重影响中职生的行为 | 第29页 |
| 3.社会对“中职生”群体的关注度 | 第29-30页 |
| (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对中职生的影响 | 第30-33页 |
| 1.教师的教学态度 | 第31-32页 |
| 2.学校缺乏“人性化”管理理念 | 第32页 |
| 3.师生关系的冲突与对立 | 第32-33页 |
| (三)父母对中职生的关心及影响 | 第33-34页 |
| 1.家长的管教方式存在偏差 | 第33-34页 |
| 2.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 第34页 |
| 3.家长的言传身教存在问题 | 第34页 |
| (四)中职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 第34-37页 |
| 1.自身“免疫力”差 | 第35-36页 |
| 2.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计划 | 第36页 |
| 3.周围同学的负影响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应对策略 | 第37-42页 |
| 一、更新传统价值观,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 | 第37-38页 |
| (一)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37页 |
| (二)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提升中职生的社会认可度 | 第37-38页 |
| 二、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中职生素质全面发展 | 第38-40页 |
| (一)更新教育观念 | 第38-39页 |
| (二)引进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 | 第39页 |
| (三)健全评价机制,促进中职生全面发展 | 第39-40页 |
| 三、加强家校合作,改善家庭教育理念 | 第40-42页 |
| (一)加强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第40页 |
| (二)提升家长文化素养,改善家庭教育理念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附录A1 | 第45-49页 |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