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引言 | 第15-18页 |
第一章 特殊财产的基本问题 | 第18-47页 |
第一节 特殊财产的问题缘起 | 第18-25页 |
一、财产分类缺乏体系性 | 第18-20页 |
二、概念界定缺乏明确性 | 第20-23页 |
三、罪刑法定缺乏彻底性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特殊财产的界定标准 | 第25-33页 |
一、存在形态是财产类型的外在特征 | 第26-29页 |
二、存在形态是控制难易的决定因素 | 第29-31页 |
三、存在形态是同类对象的立法依据 | 第31-33页 |
第三节 特殊财产的类型概述 | 第33-42页 |
一、无形财产 | 第34-36页 |
二、财产性利益 | 第36-38页 |
三、无体物 | 第38-40页 |
四、不动产 | 第40-42页 |
第四节 特殊财产的研究意义 | 第42-47页 |
一、划清不同类型的财产界限 | 第42-44页 |
二、重构不同范畴的财产关系 | 第44-45页 |
三、指明对象多元的立法趋势 | 第45-47页 |
第二章 无形财产的刑法保护问题 | 第47-88页 |
第一节 无形财产的界定 | 第47-59页 |
一、无形财产的概念 | 第47-53页 |
二、无形财产的特征 | 第53-59页 |
第二节 无形财产的主要类型 | 第59-72页 |
一、知识财产 | 第59-65页 |
二、虚拟财产 | 第65-72页 |
第三节 无形财产的刑法保护 | 第72-88页 |
一、立法保护的基本思路 | 第72-80页 |
二、刑法完善的具体建议 | 第80-88页 |
第三章 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范围 | 第88-138页 |
第一节 财产性利益的研究概述 | 第88-92页 |
一、国外研究概览 | 第88-89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92页 |
第二节 财产性利益的实质解释评析 | 第92-105页 |
一、对实质解释结论的质疑 | 第93-97页 |
二、对实质解释理由的反驳 | 第97-105页 |
第三节 财产性利益的概念界定 | 第105-115页 |
一、财产性利益的内涵 | 第105-110页 |
二、财产性利益的外延 | 第110-115页 |
第四节 财产性利益的司法认定 | 第115-126页 |
一、司法认定的一般原则 | 第115-120页 |
二、争议问题的具体辨析 | 第120-126页 |
第五节 财产性利益的立法完善 | 第126-138页 |
一、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 第126-131页 |
二、诈骗利益罪的具体构成 | 第131-138页 |
第四章 无体物的刑法保护边界 | 第138-171页 |
第一节 无体物之理论溯源 | 第138-148页 |
一、民法中的无体物 | 第138-144页 |
二、刑法中的无体物 | 第144-148页 |
第二节 无体物之基本问题 | 第148-159页 |
一、无体物的概念界定 | 第148-155页 |
二、无体物的主要类型 | 第155-159页 |
第三节 无体物之刑法规制 | 第159-171页 |
一、能源犯罪的规制缺陷 | 第159-164页 |
二、能源犯罪的基本思路 | 第164-171页 |
第五章 不动产的刑法保护路径 | 第171-201页 |
第一节 不动产犯罪的争议评析 | 第171-181页 |
一、不动产犯罪的现状分析 | 第171-174页 |
二、财物是否包括不动产 | 第174-181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犯罪的刑法困境 | 第181-192页 |
一、从典型案例看行为类型 | 第181-183页 |
二、财产犯罪的适用性剖析 | 第183-189页 |
三、非财产犯罪的规制范围 | 第189-192页 |
第三节 不动产犯罪的立法构想 | 第192-201页 |
一、国内外相关立法概述 | 第192-196页 |
二、不动产保护的刑法完善 | 第196-201页 |
结语 | 第201-203页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第203-215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215-216页 |
致谢 | 第216-2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