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劳动教养制度废止概述 | 第10-20页 |
一、 劳教制度的一般性问题 | 第10-13页 |
(一) 劳动教养制度的概念 | 第10页 |
(二) 劳动教养制度的特征及性质 | 第10-13页 |
二、 劳教制度废止的进程 | 第13-16页 |
(一) 劳教制度的初期发展阶段 | 第13-14页 |
(二) 劳教制度的发展完善阶段 | 第14-15页 |
(三) 劳教制度的问题凸显阶段 | 第15-16页 |
(四) 劳教制度的废止阶段 | 第16页 |
三、 对劳教废止重大意义的思考 | 第16-20页 |
第二章 劳教制度废止后的刑法完善研究 | 第20-35页 |
一、 优化犯罪构成模式:引入“罪量因素” | 第20-23页 |
(一) 我国犯罪构成的模式 | 第20页 |
(二) 刑法定量因素的缺陷 | 第20-21页 |
(三) 劳教废止后刑法关于定量因素的调整和完善 | 第21-23页 |
二、 完善刑罚结构:引入“社区服务刑” | 第23-35页 |
(一) 我国实施社区服务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7页 |
(二) 社区服务刑的立法构想 | 第27-35页 |
第三章 劳教制度废止后其他问题研究 | 第35-39页 |
一、 未来应当判处劳动教养的人员的处理 | 第35-37页 |
(一) 对于吸毒、卖淫、嫖娼人员的处理 | 第35-36页 |
(二) 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惯常性违法人员的处理 | 第36页 |
(三) 对于轻微犯罪人员的处理 | 第36-37页 |
(四) 对“问题少年”的教育与矫治 | 第37页 |
二、 劳教机构及其劳教工作人员何去何从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