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2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7-22页 |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资产减值概念 | 第17页 |
·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盈余管理概念及主要特征 | 第18-19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19-20页 |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基于资产减值的房地产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2-29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现状 | 第22-26页 |
·房地产避亏公司降低计提比例以防止亏损 | 第22-23页 |
·房地产扭亏公司大额冲销减值以提高收益 | 第23-24页 |
·房地产巨亏公司高额提取以夸大亏损 | 第24-25页 |
·房地产盈利公司提高计提比例以使利润平滑 | 第25-26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能够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会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 第26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合理 | 第26-27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 | 第27页 |
·房地产上市公司外部监督有效性不足 | 第27页 |
·违规成本过低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9-34页 |
·资产减值准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 | 第29-31页 |
·计提资产减值范围规定明确 | 第29页 |
·资产减值确认基础合理 | 第29-30页 |
·非流动性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 | 第30页 |
·对资产减值披露要求高 | 第30-31页 |
·资产减值准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促进因素 | 第31-33页 |
·资产减值迹象界定模糊性 | 第31页 |
·资产减值金额计提有较大弹性 | 第31-32页 |
·资产组的认定和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 | 第32页 |
·流动性资产减值损失可转回 | 第32页 |
·对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方面仍有不足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5 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34-47页 |
·研究假设 | 第34页 |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4-35页 |
·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样本选取 | 第35页 |
·研究设计 | 第35-37页 |
·变量选择及解释 | 第35-36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36-37页 |
·实证分析 | 第37-45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37-42页 |
·相关指数分析 | 第42-43页 |
·全部样本回归分析 | 第43-45页 |
·实证结论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6 抑制房地产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过度盈余管理的对策 | 第47-52页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页 |
·不断规范和修订资产减值准则 | 第47-49页 |
·完善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标准 | 第47页 |
·明确减值金额的确定方法 | 第47-48页 |
·使资产组的划分更具可操作性 | 第48页 |
·加大对资产减值转回的研究 | 第48-49页 |
·强化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 | 第49页 |
·优化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第49页 |
·强化房地产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第49-50页 |
·加强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外部审计监督 | 第50-51页 |
·保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 第50页 |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作用 | 第50页 |
·加大外部审计机构的法律风险 | 第50-51页 |
·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 第51页 |
·加大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