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 遗传多样性及其产生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 | 第13页 |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 | 第13页 |
2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形态学标记 | 第13-14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4页 |
·生化标记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 | 第15-16页 |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 | 第15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 第15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AFLP) | 第15-16页 |
·微卫星 DNA 标记(SSR) | 第16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SNP) | 第16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技术的评价和应用 | 第16-17页 |
3 基于 mtDNA 标记的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石磺科贝类的线粒体 DNA 概述 | 第17页 |
·基于 mtDNA 标记的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4 中国边缘海的地理环境状况 | 第19页 |
5 文章立题依据、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中国沿海及泰国普吉岛里氏拟石磺群体 mtDNA16S rDNA 分析 | 第21-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试剂配置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DNA 提取(酚-氯仿抽提法) | 第23-24页 |
·PCR 扩增,DNA 检测及测序 | 第24-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 | 第25-30页 |
·扩增结果及序列测定 | 第25-26页 |
·mtDNA 16S rDNA 分子特征 | 第26页 |
·线粒体 16S rDNA 序列分析 | 第26-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 CO I基因的中国沿海和泰国普吉岛里氏拟石磺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31-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样本采集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2页 |
·PCR 扩增,DNA 检测及测序 | 第32页 |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 结果 | 第33-40页 |
·线粒体 CO I 基因部分序列扩增结果 | 第33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34-38页 |
·群体历史动态和中性检验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群体遗传多样性 | 第40页 |
·群体遗传结构及历史动态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中国沿海平疣桑椹石磺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 第42-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 | 第43页 |
·样品采集 | 第43页 |
·实验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43页 |
·PCR 扩增,DNA 检测及测序 | 第43-44页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2 结果 | 第45-64页 |
·16S rDNA | 第45-55页 |
·序列特征 | 第45-46页 |
·序列多样性 | 第46-47页 |
·群体分析 | 第47-49页 |
·单倍型网络图和谱系分析 | 第49-50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50-52页 |
·群体历史动态分析 | 第52-55页 |
·CO I 基因分析 | 第55-64页 |
·序列特征分析 | 第55-57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7-59页 |
·单倍型网络图和系统发生分析 | 第59-61页 |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61-63页 |
·中性检测和群体历史分析 | 第63-64页 |
3 讨论 | 第64-67页 |
·16S rDNA 和 CO I 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 第64-65页 |
·单倍型网络图和群体结构 | 第65-66页 |
·群体历史动态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