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 ·木材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木材的形成 | 第13页 |
| ·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OFPs 基因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光皮桦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 ·天然种群特征与结构 | 第16-17页 |
| ·栽培生物学特性 | 第17页 |
| ·繁殖技术研究 | 第17-18页 |
| ·常规遗传改良研究 | 第18-19页 |
| ·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 | 第19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1-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材料 | 第21页 |
|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21-22页 |
| ·cDNA 的合成 | 第22-23页 |
| ·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验证 | 第23-26页 |
| ·目的基因 RACE | 第23-24页 |
| ·目的片段的回收 | 第24页 |
|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 第24-25页 |
| ·全长 cDNA 的 PCR 验证 | 第25-26页 |
| ·BlOFPs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27页 |
| ·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 ·BlOFPs 全长 cDNA 序列分析 | 第27页 |
| ·BlOFPs 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7-29页 |
| ·BlOFPs 基因家族进化树分析 | 第29-30页 |
|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2-4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 ·材料 | 第32-33页 |
| ·激素处理 | 第33页 |
| ·应拉木诱导处理 | 第33页 |
| ·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33页 |
| ·cDNA 的合成 | 第33页 |
| ·定量 PCR 表达分析 | 第33-34页 |
| ·组织原位杂交表达分析 | 第34-39页 |
| ·组织的固定与包埋 | 第34-35页 |
| ·探针设计与标记 | 第35-38页 |
| ·切片及杂交 | 第38-39页 |
| ·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 ·不同器官中 BlOFPs 的表达差异 | 第39-41页 |
| ·不同组织中 BlOFPs 的表达差异 | 第41-44页 |
| ·定量 PCR 分析 | 第41页 |
| ·原位杂交分析 | 第41-44页 |
| ·激素处理对 BlOFPs 的表达影响 | 第44页 |
| ·力学胁迫对 BlOFPs 的表达影响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光皮桦 BlOFP 与 BlKNOX 蛋白的互作分析 | 第47-5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 ·材料 | 第47页 |
| ·酵母表达载体构建 | 第47-49页 |
| ·酶切连接法 | 第47页 |
| ·同源重组法 | 第47-49页 |
|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与转化 | 第49页 |
|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49页 |
| ·酵母转化 | 第49页 |
| ·自激活检测 | 第49-50页 |
| ·酵母双杂交 | 第50页 |
| ·定量 PCR 分析 | 第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 ·酶母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50-52页 |
| ·酵母表达载体自激活检测 | 第52-55页 |
| ·BlOFP 与 BlKNOX 蛋白互作分析 | 第55页 |
| ·BlOFP 与互作蛋白 BlKNOX 表达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第五章 光皮桦 BlOFPs 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58-6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 ·材料 | 第58页 |
| ·超表达载体构建 | 第58页 |
| ·载体质粒转化农杆菌 | 第58-59页 |
| ·农杆菌电转感受态的制备 | 第58-59页 |
| ·农杆菌电转化 | 第59页 |
| ·农杆菌叶盘法转化光皮桦 | 第59-60页 |
| ·叶片预培养 | 第59-60页 |
| ·农杆菌培养 | 第60页 |
| ·转化与共培养 | 第60页 |
| ·筛选培养 | 第60页 |
| ·生根培养 | 第60页 |
| ·转基因阳性植株的鉴定 | 第60-61页 |
| ·GUS 检测 | 第60-61页 |
| ·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 | 第61页 |
| ·ISSA(Induced Somatic Sector Analysis) | 第61页 |
| ·农杆菌的转化 | 第61页 |
| ·转化材料的收获及 GUS 检测 | 第61页 |
| ·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61-62页 |
| ·阳性植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62-65页 |
| ·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62-64页 |
| ·阳性植株的 DNA 检测 | 第64页 |
|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 | 第64-65页 |
| ·ISSA 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 ·转化后窗口变化特征 | 第65-66页 |
| ·嵌合体的 GUS 检测 | 第66页 |
| ·讨论 | 第66-6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68-69页 |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 附录 | 第80-81页 |
|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和社会实践及学术交流活动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