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森林水文学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森林水文学 | 第11页 |
| ·森林水文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氮沉降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 ·氮沉降的来源 | 第13页 |
| ·氮沉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 第14-18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8-19页 |
| 2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19-23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 ·地质与土壤 | 第20页 |
| ·水文气候 | 第20-21页 |
| ·植被类型 | 第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 ·大气湿沉降 WO(Wet-Only precipitation)的测定 | 第21页 |
| ·林冠穿透水 TF(through fall)的测定 | 第21页 |
| ·小流域径流 RW(runoff water)的测定 | 第21-22页 |
| ·集水区地表径流 SW(surface water)的测定 | 第22页 |
| ·水样 pH 值和电导率 Ec 的测定 | 第22页 |
| ·水样的无机氮含量、硫酸根、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 3 天目山地区的森林水文特征 | 第23-34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的动态特征 | 第23-25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样品的部分特征 | 第23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的无机氮特征 | 第23-24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的 SO2-4的沉降特征 | 第24-25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穿透雨 TF 的沉降特征比较 | 第25-28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穿透雨 TF 的 pH 值特征比较 | 第25-26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穿透雨 TF 的电导率 Ec 特征比较 | 第26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穿透雨 TF 的无机氮特征比较 | 第26-27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穿透雨 TF 的 SO2-4特征比较 | 第27-28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地表水 RW 的化学特征比较 | 第28-31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地表水 RW 的 pH 值特征比较 | 第28-29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地表水 RW 的电导率 Ec 特征比较 | 第29-30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地表水 RW 的无机氮特征比较 | 第30页 |
| ·天目山地区降雨 WO 和地表水 RW 的 SO2-4特征比较 | 第30-31页 |
| ·讨论 | 第31-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4 不同林分类型下径流场地表径流 SW 的输出动态 | 第34-41页 |
| ·不同林分类型下径流场 SW 的输出水样的 PH 值和电导率 EC的特征 | 第34-36页 |
| ·不同林分类型下径流场的输出 SW 的 TN 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 ·不同林分类型下径流场的输出 SW 的 TP 含量变化 | 第37页 |
| ·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集水区径流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5 结论与不足 | 第41-43页 |
|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 ·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的工作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附件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