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宏微观集散模型的交通枢纽行人仿真
| 提要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二维仿真子系统主要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2章 系统分析 | 第16-22页 |
| ·系统概述 | 第16-18页 |
| ·仿真系统流程 | 第18-19页 |
| ·数据存储 | 第19-22页 |
| ·仿真场景信息的读取 | 第19-20页 |
| ·仿真结果数据的保存 | 第20-22页 |
| 第3章 关键技术实现 | 第22-29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22-24页 |
| ·枢纽图纸信息的加载 | 第22-23页 |
| ·逻辑设施对象以及相邻间链接的加载 | 第23-24页 |
| ·行人对象池的创建 | 第24页 |
| ·行人对象的产生 | 第24-26页 |
| ·行人对象属性的加载 | 第24-25页 |
| ·行人产生的时间分布 | 第25-26页 |
| ·服务设施对行人行走行为的影响 | 第26页 |
| ·排队算法的实现 | 第26-28页 |
| ·与三维仿真系统间的交互 | 第28-29页 |
| 第4章 行人流宏观集散模型的实现 | 第29-44页 |
| ·目标逻辑对象的选取 | 第29页 |
| ·行人宏观路径的选取 | 第29-35页 |
| ·基于可视图法确定相邻逻辑对象之间相关障碍物 | 第30-32页 |
| ·利用A~*算法中的启发信息进行最短路径搜索 | 第32-34页 |
| ·估价函数的选取 | 第34-35页 |
| ·路径链表中结点的修正 | 第35-39页 |
| ·起始结点修正 | 第35-36页 |
| ·通道处路径链表中结点的修正 | 第36-39页 |
| ·路径链表中各结点到达判断 | 第39-42页 |
| ·动态路径的修改 | 第42-44页 |
| 第5章 行人流微观集散模型的实现 | 第44-54页 |
| ·阻塞角在行人微观导航中的应用 | 第44-50页 |
| ·相关概念介绍 | 第44-45页 |
| ·阻塞角的建立 | 第45-46页 |
| ·阻塞角与多边形障碍物包围合 | 第46-47页 |
| ·基于阻塞角的避碰绕行算法 | 第47-50页 |
| ·社会力模型在行人微观导航中的应用 | 第50-52页 |
| ·两种微观导航方式比较 | 第52-54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54-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