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缩略语表 | 第17-18页 |
前言 | 第18-27页 |
1、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 第18-19页 |
2、药物膜转运蛋白 | 第19-20页 |
3、肠寡肽转运蛋白 | 第20-23页 |
4、前体药物 | 第23-25页 |
5、立题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一章 去羟肌苷5’位氨基酸酯类前药的化学合成 | 第27-35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7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27-28页 |
2 去羟肌苷5’位氨基酸酯类前药的设计和路线选择 | 第28-32页 |
·保护氨基酸的选择 | 第28页 |
·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28-30页 |
·缩合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3 化合物的结构确证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去羟肌苷5’位氨基酸酯类前药的膜渗透性筛选 | 第35-46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35-36页 |
·仪器 | 第35-36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细胞培养液和其它试液的配制 | 第36-37页 |
·Caco-2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和接种 | 第37-38页 |
·Caco-2单层细胞膜完整性评价 | 第38-39页 |
·去羟肌苷和其前药的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9-42页 |
·检测波长的确定 | 第39-40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40-42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2页 |
3 去羟肌苷和其前药在CACO-2细胞上AP→BL的转运 | 第42-44页 |
·实验设计 | 第42-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Caco-2细胞膜渗透率实验结果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去羟肌苷的L-缬氨酸酯前药吸收机制的研究 | 第46-63页 |
第一节 GLY-SAR在细胞匀浆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7-52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47页 |
·仪器 | 第47页 |
·药品和试剂 | 第47页 |
2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7-51页 |
·分析条件 | 第47-48页 |
·细胞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49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49页 |
·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 | 第49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49-51页 |
·提取回收率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2页 |
·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51页 |
·离子通道和离子源的选择 | 第51-52页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52页 |
·内标的选择 | 第52页 |
第二节 去羟肌苷L-缬氨酸酯前药在Caco-2细胞上吸收机制的研究 | 第52-62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53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53-61页 |
·Caco-2细胞的培养液和其它试液的配制 | 第53页 |
·Caco-2细胞的培养 | 第53页 |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细胞蛋白含量 | 第53-54页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54页 |
·Caco-2细胞的PepT1诱导实验 | 第54-55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对Gly-Sar的摄取抑制实验 | 第55-57页 |
·去羟肌苷和5'-O-L-valyl-ddI的摄取实验 | 第57-60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的Caco-2细胞摄取动力学研究 | 第60-61页 |
3 讨论 | 第61-62页 |
·PepT1的调控 | 第61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与PepT1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61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的细胞摄取动力学参数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去羟肌苷L-缬氨酸酯前药的稳定性研究 | 第63-68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3-64页 |
·仪器 | 第63页 |
·试剂和材料 | 第63页 |
·动物 | 第63-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的化学稳定性 | 第64页 |
·大鼠血浆中的稳定性 | 第64页 |
·大鼠小肠匀浆和肝匀浆中的稳定性 | 第64页 |
·大鼠小肠液中的稳定性 | 第64-65页 |
·去羟肌苷和5'-O-L-valyl-ddI在模拟胃液中的稳定性 | 第65页 |
3 结果 | 第65-66页 |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半衰期 | 第65页 |
·K值和pH的关系 | 第65-66页 |
·匀浆和血液稳定性结果 | 第66页 |
·模拟胃液中稳定性结果 | 第66页 |
4 讨论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去羟肌苷L-缬氨酸酯前药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 | 第68-86页 |
1 仪器和材料 | 第69页 |
·仪器 | 第69页 |
·试药和试剂 | 第69页 |
·实验动物 | 第69页 |
2 去羟肌苷和5'-O-L-valyl-ddI体内分析方法建立 | 第69-75页 |
·色谱条件 | 第69页 |
·质谱条件 | 第69-71页 |
·标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配制 | 第71页 |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 第71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71-72页 |
·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 | 第72-73页 |
·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73-74页 |
·提取回收率 | 第74-75页 |
3 化合物5'-O-L-valyl-ddI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5-81页 |
·给药方案和血样采集 | 第75-76页 |
·血浆样品预处理和测定 | 第76页 |
·测定结果和药动学参数计算 | 第76-81页 |
·多剂量5'-O-L-valyl-ddI药动学研究结果 | 第76-78页 |
·去羟肌苷和5'-O-L-valyl-ddI抗酸剂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78-79页 |
·PepT1底物Gly-Sar对5'-O-L-valyl-ddI药动学影响研究结果 | 第79-80页 |
·化合物5'-O-L-valyl-ddI的肝门静脉药动力学研究结果 | 第80-81页 |
3 讨论 | 第81-85页 |
·体内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81-82页 |
·多剂量5'-O-L-valyl-ddI药动学研究结果讨论 | 第82页 |
·去羟肌苷和5'-O-L-valyl-ddI的抗酸剂动力学研究结果讨论 | 第82页 |
·PepT1底物Gly-Sar对5'-O-L-valyl-ddI药动力学研究结果讨论 | 第82-83页 |
·肝门静脉药动力学结果讨论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全文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98页 |
附图 | 第98-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