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人类新基因ac3-3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GST融合蛋白的表达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前言第12页
   ·AP-1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第12-13页
   ·AP-1的活性调节机制第13-15页
     ·转录水平的调控第13页
     ·翻译后调控第13页
     ·相互作用蛋白质调控第13-15页
       ·c-Jun蛋白与bZIP蛋白的作用第14页
       ·c-Jun蛋白与辅助激活因子的作用第14-15页
       ·c-Jun蛋白与同源结构域蛋白的作用第15页
   ·AP-1的生物学活性第15-17页
     ·AP-1与细胞增殖、分化和转化第15-16页
     ·AP-1与细胞凋亡第16页
     ·AP-1与胚胎发育和发生的关系第16页
     ·AP-1参与体内免疫系统的调节第16-17页
   ·AP-1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第17-20页
     ·AP-1与癌症第17-18页
       ·AP-1活化参与细胞癌变及机制第17页
       ·AP-1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第17-18页
     ·AP-1与肝纤维化第18-19页
     ·AP-1与变应性疾病第19页
       ·AP-1与哮喘第19页
       ·AP-1与特应性皮炎的关系第19页
       ·AP-1与鼻息肉的关系第19页
     ·AP-1与病毒性肝炎第19-20页
   ·AP-1活性的抑制第20-21页
     ·茶多酚对AP-1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第20-21页
     ·雷公藤内酯对AP-1的抑制第21页
     ·糖皮质激素第21页
   ·本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实验方案第22-23页
第二章 ac3-33基因的克隆与纯化回收第23-29页
   ·材料和试剂第23-24页
     ·质粒第23页
     ·试剂第23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23-24页
     ·主要仪器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6页
     ·ac3-33的克隆第24-25页
     ·目的片段的回收第25-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ac3-33的克隆第26-27页
     ·目的片段切胶回收第27页
   ·讨论第27-29页
     ·ac3-33的克隆第27-28页
     ·目的片段切胶回收第28-29页
第三章 重组质粒的转化与鉴定第29-44页
   ·材料第29-30页
     ·菌种与载体第29页
     ·酶及化学试剂第29页
     ·试剂盒第29页
     ·主要仪器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7页
     ·主要试剂与培养基的配制第30-31页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31-32页
     ·目的片段的回收(同2.3.2)第32页
     ·目的片段与pGEX4T-1载体的连接第32-33页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酶切第32页
       ·酶切结果回收第32-33页
       ·目的片段与载体pGEX-4T-1的连接第33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3-37页
       ·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第33-34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4页
       ·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第34-35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35-36页
       ·重组质粒的PCR扩增鉴定第36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6-37页
       ·重组质粒的测序鉴定分析第37页
   ·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7页
     ·重组质粒的菌落PCR鉴定第37-38页
     ·质粒的提取第38页
     ·质粒的PCR扩增鉴定第38-39页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第39-40页
     ·重组质粒的测序第40-42页
   ·讨论第42-44页
     ·目的基因片段与pGEX-4T-1载体连接及重组质粒的转化第42-43页
     ·重组质粒的提取第43页
     ·重组质粒的PCR扩增鉴定第43-44页
第四章 ac3-33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第44-57页
   ·材料第44-46页
     ·宿主菌与重组质粒第44页
     ·化学试剂第44-45页
     ·主要试剂的配制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49页
     ·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形式分析第46-48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按照《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的方法)第47-48页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第48页
     ·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优化第48-49页
       ·培养基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8页
       ·NaCl浓度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8页
       ·pH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8-49页
       ·IPTG浓度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9页
       ·诱导温度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9页
       ·诱导时间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49页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融合蛋白表达形式分析第49-50页
     ·培养基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0-51页
     ·NaCl浓度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1页
     ·pH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1-52页
     ·IPTG浓度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2-53页
     ·诱导温度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3页
     ·诱导时间对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3-54页
   ·讨论第54-57页
     ·融合蛋白表达蛋白表达形式的分析第54-55页
     ·GST-AC3-33融合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第55-57页
第五章 GST-AC3-33融合蛋白的纯化第57-65页
   ·材料第57-58页
     ·主要仪器第57页
     ·主要试剂第57页
     ·主要试剂配制第57-58页
   ·实验方法第58-60页
     ·蛋白纯化第58-59页
       ·蛋白样品纯化前的预处理第58页
       ·蛋白纯化(按GenScript的Higt-Affinity Resin说明书进行操作)第58-59页
       ·高亲和GST树脂的再生与保存第59页
     ·蛋白纯化条件的优化第59-60页
       ·总蛋白释放方法的优化第59-60页
       ·蛋白洗脱液浓度的优化第60页
     ·融合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0页
   ·结果与分析第60-62页
     ·蛋白纯化条件优化第60-61页
       ·总蛋白释放方法的优化第60-61页
       ·蛋白洗脱液浓度的优化第61页
     ·蛋白纯化的最佳条件第61-62页
     ·融合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2页
   ·讨论第62-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实验结果第65页
   ·问题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参溶菌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下一篇:CCR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转基因植物组培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