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基于尖峰神经元模型的机器人学习方法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机器人发展与研究现状第9-10页
     ·机器人领域强化学习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研究出发点与任务第11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1-13页
2 尖峰神经元模型的选择及强化学习相关知识第13-25页
   ·神经元相关知识第13-14页
   ·强化学习相关知识第14-16页
   ·神经元模型第16-17页
     ·神经元模型的发展第16页
     ·神经元模型的相关介绍第16-17页
   ·单神经元模型的比较第17-22页
     ·第二代与第三代单神经元模型的仿真比较第17-18页
     ·几种代表性的尖峰神经元模型的比较第18-22页
   ·多神经元模型的比较第22-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尖峰神经元模型的仿真研究及时空整合第25-36页
   ·Izhikevich模型第25-30页
     ·概述第25页
     ·尖峰神经元动力学描述及仿真研究第25-30页
     ·模型各个参数的作用第30页
   ·神经元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第30-33页
     ·空间上的叠加第31-32页
     ·时间上的叠加第32-33页
   ·突触前神经元数目的变化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基于多巴胺调节特性的学习能力研究第36-48页
   ·突触的相关介绍第36-37页
     ·突触的基本简介第36页
     ·突触可塑性研究第36-37页
   ·多巴胺概述与条件反射第37-38页
   ·基于多巴胺的突触可塑性研究第38-43页
     ·多巴胺调节的LTP第38-42页
     ·多巴胺调节的LTD第42-43页
   ·多巴胺延时释放时间对突触强度的影响第43-47页
     ·基于LTP过程多巴胺延时时间变化时突触强度的变化第43-45页
     ·基于LTD过程多巴胺延时时间变化时突触强度的变化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5 基于尖峰神经元模型强化学习思想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第48-59页
   ·仿真平台的介绍第48页
   ·仿真设计第48-54页
     ·仿真过程的基本思路设计第48-50页
     ·仿真程序设计第50-52页
     ·仿真环境的构造第52-54页
   ·三路口迷宫仿真第54-58页
     ·仿真设置第54-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6 迷宫结构及模型参数对机器人学习能力影响的研究第59-73页
   ·迷宫复杂度变化时机器人的学习能力研究第59-61页
   ·奖励延时时间变化时机器人学习能力的变化第61-65页
   ·神经元数目变化对机器人学习能力的影响第65-72页
     ·控制器神经元数目对机器人学习能力的影响第65-68页
     ·传感器神经元数目变化对机器人学习能力的影响第68-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73页
   ·展望第73-75页
致谢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移条纹投影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状态空间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