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移条纹投影法的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三维测量技术发展 | 第8-9页 |
·被动三维传感 | 第8-9页 |
·主动三维传感 | 第9页 |
·常用的主动三维传感 | 第9-10页 |
·莫尔轮廓术 | 第9页 |
·飞行时间法 | 第9页 |
·傅立叶变换轮廓术 | 第9-10页 |
·相位测量轮廓术 | 第10页 |
·课题关键问题分析 | 第10-14页 |
·条纹投影法 | 第10页 |
·相位去包裹 | 第10-11页 |
·三维测量摄像机标定 | 第11-12页 |
·三维测量投影仪标定 | 第12页 |
·三维测量相位——高度测量 | 第12-13页 |
·基于波长移相技术的光纤干涉投影法 | 第13-14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相移投影法的理论分析 | 第15-28页 |
·解相位 | 第16-21页 |
·相移条纹的产生 | 第16-17页 |
·相位解调 | 第17-19页 |
·解相位 | 第19-21页 |
·相位与高度的对应关系 | 第21-24页 |
·系统搭建 | 第24-27页 |
·大尺寸物体的面形测量系统 | 第24-26页 |
·小尺寸物体的面形测量系统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摄像机的标定技术 | 第28-49页 |
·哈里斯(HARRIS)角点检测 | 第28-31页 |
·Harris角点检测原理 | 第28-31页 |
·相机及镜头成像模型 | 第31-36页 |
·参考坐标系简介 | 第31-33页 |
·摄像机的针孔模型 | 第33-36页 |
·摄像机的标定方法 | 第36-40页 |
·线性标定法 | 第36-37页 |
·两步标定法 | 第37-39页 |
·平面标定法 | 第39-40页 |
·摄像机的内外参同时标定 | 第40-45页 |
·张正友平面标定法 | 第40-45页 |
·外参标定法 | 第45-48页 |
·外参标定原理 | 第45-46页 |
·实验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投影仪标定 | 第49-56页 |
·投影仪标定的基础知识 | 第49-51页 |
·投影仪分类 | 第49-50页 |
·投影仪的数学模型 | 第50-51页 |
·投影仪标定 | 第51-54页 |
·基于相移法的投影仪标定 | 第51-52页 |
·基于平面的投影仪标定 | 第52-53页 |
·基于靶面的投影仪标定 | 第53-54页 |
·实验数据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相移条纹投影法测量 | 第56-61页 |
·硬件系统搭建 | 第56-57页 |
·实验及数据处理 | 第57-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基于波长移相技术的光纤干涉投影测量 | 第61-72页 |
·光纤干涉投影法原理 | 第61-63页 |
·波长移相原理 | 第63-64页 |
·相位和高度关系 | 第64-65页 |
·仿真 | 第65-67页 |
·实验和结果 | 第67-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