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用车空气悬架的匹配与仿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引言 | 第8-9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空气悬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空气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及平顺性理论 | 第13-22页 |
·空气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13-16页 |
·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 第17-21页 |
·车身加速度 | 第18-20页 |
·悬架动挠度 | 第20-21页 |
·轮胎动载荷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空气悬架系统的匹配研究 | 第22-34页 |
·空气悬架的组成 | 第23-27页 |
·空气弹簧 | 第23-24页 |
·导向结构 | 第24-26页 |
·高度控制阀 | 第26-27页 |
·空气悬架的匹配 | 第27-33页 |
·空气弹簧的匹配研究 | 第28-29页 |
·减振器的匹配研究 | 第29-31页 |
·钢板弹簧的刚度计算 | 第31-32页 |
·悬架偏频的确定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34-50页 |
·模糊控制理论 | 第34-37页 |
·模糊集合与隶属度函数 | 第35页 |
·分解定理及扩张定理 | 第35-36页 |
·模糊矩阵和模糊关系 | 第36页 |
·模糊推理 | 第36-37页 |
·模糊判决 | 第37页 |
·PID 控制理论 | 第37-39页 |
·模糊 PID 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2页 |
·模糊 PID 控制原理 | 第39-40页 |
·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 | 第40-41页 |
·模糊控制规则的建立 | 第41-42页 |
·模型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 第4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5 整车模型的建立及性能分析 | 第50-65页 |
·多体动力学理论 | 第50-51页 |
·建立整车模型 | 第51-61页 |
·前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52-57页 |
·后悬架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动力总成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车身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随机路面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整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总结 | 第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